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江海晚报

家族内“劫富济贫”

日期:09-09
字号:
版面:第A13版:晚晴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兰溪

今年夏天,我家终于早早开了空调。要在以往,这空调首次开机起码在七月中旬。即便开空调,父亲也会将所有人集中到一间房里。有的睡床、有的打地铺、有的睡沙发……如今,父亲“走”了,我们终于享受到了吹空调自由。

父亲的节约故事随便回忆一下,就可以编成一本十几万字的书。节约是美德,虽然过了头,但也无可厚非,然而,有时候父亲的做派却让人好尴尬。

6年前,父亲动手术,我岳父送上2000元慰问金。4年前,我岳父骨折住院,父亲打算送上诚挚的问候外加3斤苹果。母亲反复劝说,他才“还”给了岳父1000元。相当长时期,我在岳父家都抬不起头来。

“亲家有钱,他一个人退休金抵我们两个……”父亲对母亲解释道。这种解释在旁人听来毫无道理,他自己觉得理直气壮。

一直以为父亲是个“葛朗台”式的人物,但他去世后,虽然按照遗嘱没办丧事。舅舅、姨妈们打探到消息,都很真挚地表达了哀悼。母亲在娘家是老大,也是家里唯一一个城市国营企业职工。相当长的时期,母亲都要在家庭开支中拿出相当比例支援远在农村的弟弟妹妹,对此,父亲从未反对。如今,舅舅、姨妈们都比我们富得多,个个想将我母亲接过去养老。

“厚处多往薄处赶”,这是本地民间俗语,用于形容家庭内部互助。父亲一生都在践行这一原则,当初他赚了我岳父1000元,可能认为属于“劫富济贫”。父亲节俭一生,节约下来的钱,没有一毛用于个人消费,都用在了调剂家庭内部经济平衡上。

“爸准备把他的那些都留给老二一家……”大嫂有些不平地对我说。这并不奇怪,“劫富济贫”嘛,我们兄弟当中二哥家经济状况最差。父亲经常说“家不是讲理的地方”,他这一辈子,到死也不怎么“讲理”。

“你爸9岁丧父,心理有阴影。他最怕家里谁的日子过不下去,总想身边人能一起安安稳稳过完这辈子。”母亲说。

虽然对于父亲的想法、做法我们有诸多不理解,不过,他显然不是葛朗台。他节约下来的钱虽没有兼济天下,起码也算保持了自家和亲友圈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