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地处长江入海口北翼,主要树种有银杏、圆柏、龙柏、雪松、榉树、罗汉松、楸树、池杉、木瓜等。这些“活的文物”中,银杏以独特的多株共生形态成为极具辨识度的存在。
作为裸子植物银杏纲的唯一树种,银杏又名白果、公孙树,为高大落叶乔木,最高可达40米,胸径能达4米。其显著特征是雌雄异株,依靠风媒传粉,种子呈椭圆形,外皮肉质,成熟时会变为黄色或橙色,这也为其“家族形态”的划分埋下了生物学基础。
“银杏的多株共生称呼,本质是人类对其生长状态的情感化解读,并非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南通动植物专家居卫东解释,以往银杏常种植于寺庙,因需结果往往会雌雄配对,当一株雌树与一株雄树相邻生长、树龄相近且枝丫交错时,便被赋予“夫妻相守”的意象,称为“夫妻树”,象征相伴共生。
居卫东说,若共生的银杏为同一性别,且是同时栽种、长势相近、紧密相依的一株几个主干联结而成或两株、多株,人们则会按性别对应命名:全为雄树便叫“兄弟树”,全为雌树则称“姐妹树”,以此体现它们同根同源、并肩生长的紧密关系,将植物的自然生长与人文情感巧妙联结。
本报记者尤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