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江海晚报

见证历史性时刻

日期:09-08
字号:
版面:第B07版:成长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2025年9月3日上午, 当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在天安门广场奏响,一场盛大的阅兵仪式拉开帷幕,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穿着整洁的校服,扎着鲜艳的红领巾,怀着无比激动和自豪的心情,通过教室里的电视直播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空中护旗梯队率先飞过天安门广场,多型直升机组成编队,展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和军队的强大力量,也向全世界昭告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伟大真理。飞机尾部喷出的彩烟像七彩巨龙在蓝天上飞舞,无比壮观!

接着是徒步方队出场。解放军叔叔们个个身姿挺拔,像一棵棵青松傲然屹立。他们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发出铿锵有力的“哒、哒、哒”声响,仿佛千军万马化作了一个人在前进。最惊艳的是他们眼里的光,炯炯有神,充满坚毅和自豪,这就是我们中国军人的风采!

最让我惊叹的是现代化装备方队。一辆辆新型战车、坦克、导弹车隆隆驶来。这些全都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先进武器。我特别注意到主持人介绍的“东风-17”导弹,它有着独特的三角锥形弹头,能够以超过5倍音速飞行,让敌人的拦截系统无从捕捉,真是太厉害了!

阅兵式不仅是一场军事力量的展示,更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它让我们铭记历史,不忘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先辈们;它也让我们展望未来,继承和发扬抗战精神,践行“能战方能止战”的深刻道理。低头看着眼前的红领巾,我的思绪已飘远:我想成为一名军人,手握钢枪、驻守边疆;我想成为一名工程师,铸造利刃,坚固国防;我想成为一名飞行员,逐梦蓝天,守护苍穹……努力吧,少年!

南通师范第一附属小学三(12)班 张煜恒

指导老师 冯旭

穿越八十年的精神接力

9月3日上午,九三阅兵的电视画面震撼来袭,我的心里激起层层涟漪。这一刻,濠河畔的晨光仿佛与天安门广场的朝阳交相辉映,将我带入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

看着抗战老英雄们饱经风霜却依然坚毅的面庞,我突然想起了去年参观如皋红十四军纪念馆时的情景。展柜中那些锈迹斑斑的大刀、长矛,墙上那些年经的面孔,不正是这场伟大抗战的先声吗?作为江海少年,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也曾经历过烽火岁月,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联结,让我对这场纪念大会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作为通师一附的学生,我们每天都在“笃实、明理”的校训中成长。从前,我以为这只是要求我们踏实学习、明白事理。但观看今天的盛会后,我忽然懂得,“笃实”不正是抗战军民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品格吗?“明理”不正是要我们明辨是非、牢记历史吗?

纪念大会虽然结束了,但精神的火炬已经传递到我们手中。从濠河到天安门,这是一场穿越八十年的精神接力。

我们通师一附的学子定会牢记历史,珍惜当下,勤奋学习,将来为建设家乡、报效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抗战精神在我们这一代人中绽放新时代的光芒!

南通师范第一附属小学三(12)班 陈栎扬

指导老师 冯旭

掰玉米

这个暑假,我回到了乡下外婆家——那个藏着我童年记忆的小村庄。没有了闹钟的催促,也没有了上学的紧张,时间一下子变得缓慢而悠长。我常常躺在外婆的摇椅里,看着天上的云,如同我一般,悠闲自在地到处晃荡。

不过乡村的夏天,也不总是悠闲的,也有农忙的时候。8月初,外婆地里的玉米熟了。我看着一排排的玉米,像一列列士兵,成熟的玉米叶子已经不那么青翠了,有点像土灰色的迷彩服。玉米棒子裹得紧紧的,有的探出了头,露出了金灿灿的玉米粒,像小孩子开心大笑时露出的牙齿,似乎正在向农民们报喜,诉说着丰收的喜悦。

外婆头上披着一个毛巾,穿着长袖长裤,穿梭在密不透风的玉米地里,拨开玉米叶子,剥开玉米皮,一只手握住玉米,“咔”的一声,丢进了后背的篓子里,一拨一剥一掰,动作流畅,似乎毫无压力。我悄悄地跟在外婆的后面,也学着外婆的动作,开始掰玉米。一进玉米地,顿时闷热得喘不过气来,玉米叶子刺得我手臂上都是红红的印子。我找到一颗漏掉的玉米,学着外婆的样子,把皮一层一层剥掉,然后把它掰下来,可是我用尽了浑身力气,脸涨得通红,玉米纹丝不动。我灵机一动,把腿一抬,把玉米摁在腿上,借了力,终于把玉米“咔”的一声掰了下来。相比较外婆的行云流水,我的动作就显得有点笨手笨脚了。外婆已经掰到另一头了,她看到了和玉米“斗争”的我,看着我红红的脸,和脚下滚着的几颗零星的玉米棒子,惊讶之余又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晨曦里,外婆脸上的汗珠散发着和玉米粒一样黄澄澄的光芒,笑容如太阳般耀眼。外婆好像在笑我的窘迫,又好像在欣喜我的“尝试”。看着外婆的笑,再看看自己“狼狈”的样子,我也情不自禁哈哈大笑起来。

我终于明白了外婆常说的“看人挑担不吃力”的意思。农村的悠闲和忙碌是相伴而生的,天上的白云也有被风吹着跑的时候。快开学了,我也要收收心了。想到田里的闷热和外婆的辛苦,我想我还是到书本里去“采撷”知识的果实吧!

海门区东洲小学长江路校区三(4)班 茅沐宸

指导老师 谢颖莹

多彩贵州行

抓住暑假的尾巴,我踩着美丽的云朵,来到了多彩贵州,去感受那里的大好河山。

黄果树瀑布是贵州的著名景点,我们首先就来到这里打卡。远远望去,它就像从天上掉下来的一幅巨大的画卷,在我们的眼前慢慢展开。移步到它的跟前就更为震撼了,水流用力地砸到河里,发出巨大的响声,溅起的水花打湿了我的脸和衣服,让我感受到一丝丝的清凉。

夜幕降临后的多彩贵州又变得如梦似幻起来,五彩绚丽的灯光交相辉映让人流连忘返。此刻我也沉浸在了“再回西游”大型情景表演中,演员的精彩演出,时不时地获得观众们的阵阵掌声,当孙悟空打败白骨精之后,现场的气氛也推向了高潮。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参观天眼,那个巨大的银色大镜子,静静地躺在山谷里像一只大眼睛凝望着星空。我静静地看着它,不敢发出一点声音,害怕打扰到它和宇宙的深情对话。

贵州的每一处风景都像一幅生动的画卷,瀑布的壮观,故事的奇妙,天眼的神秘,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收获快乐的同时也增长了见识,它是我成长路上又一个美好的行囊!

城中小学三(3)班 陈宋依

指导老师 韩亚男

我的哥哥

我有个比我大8岁的哥哥,他现在已经上高二啦。暑假里,他每天都要去上课,回家后还有一大堆作业要完成,看着他伏案奋笔疾书的样子,我有时会悄悄给他送杯水,哥哥总是揉揉我的头说,谢谢。

可只要有空,哥哥就会带我去打球。羽毛球场上,他挥拍的动作又帅又利落,尽管我总接不住他的球,但他还是耐心地教我技巧。在足球场上,他带着我奔跑、传球虽然我常常摔跤,但他从不嫌弃,还会扶我起来继续玩。

我知道哥哥其实很爱我,我耍赖不想做作业时,哥哥会批评我,遇到不会做的题目会耐心地辅导我,有一次我把妈妈的花盆打碎了,害怕被责骂还撒谎了,哥哥没有骂我,而是要我承认错误,他认真地跟我说做错事就要承担后果。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随便闯祸了。

哥哥不仅是我的玩伴,更是我的榜样,我想快快长大,像他一样优秀又懂事。

通师实小(龙腾校区)二年级2班 黄博文

辅导老师 施翠花

游漓江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夏天,我和爸爸妈妈终于来到了心驰神往的阳朔,游览美丽的漓江。这里果然名不虚传。

从磨盘山码头启航,一上竹筏,我们便仿佛置身于一幅天然画卷中。那酷似笔头的神笔峰,那由八个连绵的山头组成的“八仙过江”,那峭壁上凸起的“乌龟爬山”,仿佛都在欢迎着我们的到来。

经过杨堤码头继续向前走,我们终于来到了漓江最著名的景点——九马画山。抬头仰望,远处拔地而起的九马画山犹如一张天然的画板,邀请绿树藤蔓在上面自由作画,留下了九马的奇景!两旁的山峦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耀眼的美。九马画山就像是九匹马儿,小烈马就如同想和别的马儿一起跑步似的可爱,而别的老马则沉着、老实、稳重。九马画山倒映在水中,天气晴朗的时候,水是碧绿碧绿的;多云的时候,水则是墨绿色的了。小雨绵绵的时候,漓江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了:当你躺在竹筏上,感觉在仙境中一样梦幻,被云雾笼罩着,又感觉在诗意中遨游。等太阳快出来的时候,云雾散了,你就可以快快活活地下筏,拍拍照,看看远处。

桂林漓江的风景独一无二,我真想变成一只小鸟留在那里,唱着动听优美的歌儿,歌颂漓江的美丽!

通师一附五(8)班 李雯钰

指导老师 许庆

那一刻,我长大了

成长,不限于肉体之上,更是心灵的跨越与思想的蜕变。

——题记

那年寒冬,奶奶为我亲手织了一副大红色的手套。虽然暖和,但是我总觉得这副手套色彩搭配不好看,做工也粗糙。我常常在奶奶走后迅速脱下塞入口袋中。

那天格外的冷,我将手揣入兜里,却半点不愿戴上手套。放学的队伍走得极快,不一会儿便走向奶奶那殷切的目光。正想着如何解释,她已瞥见我被冻得通红的双手。“手套去哪儿啦?”当奶奶问我时,我不知如何是好:我该怎么说呢?唉——我为了面子把手套摘下,若让奶奶知道,她心里该有多委屈难受啊……我支支吾吾没挤出半个字,于是便怀着内疚,躲躲闪闪,默默地上了车。

坐在电瓶车上,寒冷的风把我吹得直哆嗦。风似一把利刃在我的手上留下刺骨的疼痛。我不住地哈着气,看着如柿子般红肿的手,我不禁想:那副手套是不及那些时髦的样式的手套,却溢满了奶奶对我的一片良苦用心啊!夜深人静,她攥着毛线走出厨房,扛着困意,不知熬了多少个夜晚,为我织起一副载着爱意的手套。一觉醒来天亮了,我每每辗转身体便发现身旁少一人——奶奶早早在厨房中为我做早餐。有时,甚至是在生病身体虚弱的情况下,她也不辞辛劳地操持家务……剩下的已不敢再想下去了。无意瞥见奶奶那双冻得通红的手:创可贴几乎挤在了一起,皱纹更是溢了出来,这是多么操劳的一双手啊!为我织手套却忽视了自己……

我再也忍不住了,在种种回忆的促使下,我毅然决然地掏出手套,怀着敬意与感激戴上了它——顿时,全身都充斥着手套的温暖与奶奶的爱。到家,我看见奶奶慈祥的眉宇中隐隐约约闪烁着泪光:那不是质问,不是责怪,更不是悲伤——那,是倾泻而出的感动!商场中的手套,不管是时尚洋气的,还是小巧精致的,无论如何都比不上奶奶用爱织起的小手套啊!……那一刻,我长大了,奶奶更为我的成长而欣慰。

长大是咿呀学语学会喊爸爸妈妈的那一刻;长大是蹒跚学步,学会独自行走的那一刻;长大,是那个寒冬我在奶奶电瓶车后重新戴上手套的那一刻……

南通市八一小学五(9)班 张艾周

指导老师 施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