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一景一情节 沉浸式读懂伶工故事
日期:09-07
“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玉兔又早东升……”晚上7点整,在经典京剧《贵妃醉酒》的悠扬唱段中,实景沉浸式话剧《棠梨花开》在伶工学社大门照壁前正式拉开帷幕。剧中,来自新世纪的“谢老师”为追寻曾祖母的生活印记,踏足此地,跟随“陈馆长”的脚步,一同走进“中国第一所新型戏剧学校”的峥嵘岁月。
斗转星移,时光回溯至近代。青年欧阳予倩向父亲坦露心声,倾诉自己一心登台、投身新戏建设的初衷;与此同时,张謇正为戏剧改革而在南通筹建新剧场、创办新学校——两位先贤志同道合,开风气之先,最终在伶工学社携手,订旧启新、劝世励俗,共同探索中国戏剧改革的新路……
整场演出依托伶工学社原有的三进式院落格局,观众沿走廊分布,并随着剧情推进,逐步向内移动,不断解锁新的表演空间。
照壁前,少年“投社学艺”;两棵古银杏树下,新旧办学理念激烈碰撞,展开“办学之争”;三号展厅前,学员上演“斗剑惊险”;而在露天戏台前,“克难前行”“堂会辨师”“棠梨花开”三幕接连上演,讲述了在学社经费短缺之际,欧阳予倩先生为保住学社,忍痛违背“不唱堂会”原则,赴富商顾鸿泰家筹款的故事。一步一景一情节的沉浸式演绎,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观剧体验。
“这不仅是一部话剧创作,更是对‘伶工精神’的当代传承与中国早期学院派戏剧教学雏形的一次舞台探索。”该剧总导演童劲杰介绍说,欧阳予倩在伶工学社任教务主任时,以培养有文化、有思想、有技艺的新型戏剧人才为宗旨,奠定了中国现代戏剧教育的基石。作为学院派戏剧人,创排该剧的过程也是一次回溯历史、对话先贤的精神之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讲好这段历史,让南通的市民游客、广大戏剧爱好者了解一百多年前中国第一所新型戏剧学校的辉煌历程,铭记这段精彩而富有意义的历史。”
来自南通艺术剧院话剧团的演员们对此深有感触。为塑造好戏曲人物形象,自8月初起,他们每天上午练习圆场、踢腿等戏曲基本功;下午冒着酷暑高温,甚至趁暴雨间歇抓紧排练,身上的衣服常常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与此同时,78岁的京剧演员、原南通市京剧团团长唐敏华作为特邀演员参演。尽管戏份不多,但他始终坚守排练现场,不时为年轻演员指导点拨。
“无论是剧中的欧阳予倩先生,还是现实中像唐团长这样的老一辈戏曲人,他们的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我们坚持不懈,把中国戏曲文化更好地传下去。”演员沙冕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