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采访抗战老兵施国清老人之前,记者曾做过一番“功课”:了解抗战期间南通地区抗战部队的名称、敌我态势等。再后来,就是对伟大的抗战精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是伟大抗战精神的核心内涵。在采访施老之前,记者对此还感觉很抽象,而在采访后忽然觉着这一概念具象化了。
仅以采访中获得的几个素材来说明吧。“1943年,年仅14岁的施国清瞒着家人参加革命。”“人在,信要在;信在,希望在!”“其实我和战友们当时都有一个共同信念:只要能把日寇赶出中国,牺牲自个儿不足为惧!”……这些朴素的话语、坚定的信仰和无悔的行动出现在一位普通的抗战老兵身上,让人们看到了中国抗战必胜的群众基础和自然逻辑。可以说,这位97岁的老兵完美诠释了“何为伟大的抗战精神”。另外,施老那精忠报国的家国情怀、在退伍后不挑不拣乐做“革命螺丝钉”的胸襟和担当,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可以说,千千万万个“施国清”们就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和先锋,他们值得被铭记。而他们铸就的历史丰碑和为时代留下的深刻印记,必将不断激励我们砥砺前行。 孟祥华 纪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