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江海晚报

学学猫的处世哲学

日期:09-05
字号:
版面:第A08版:夜明珠       上一篇    下一篇

◎顾建兵

清晨下楼,正撞见邻居大妈蹲在单元门口喂流浪猫。我刚举起手机要拍,她慌忙摆手:“别拍我,拍猫就行。”于是镜头里只留下几簇蓬松的猫毛,和一只正埋头舔食的白猫。

到单位后,见院里新入职的小姑娘又在车棚南侧空地上喂流浪猫,我不禁有些诧异。猫狗虽都是常见宠物,可人们的态度却大相径庭,若说爱狗是普遍,那对猫的偏爱简直刻进骨子里。就连总念叨“猫精猫精”的母亲,也藏着份不为人知的柔软。

想起上周六回老家的场景。刚推开门,母亲在灶台前的吆喝先炸响:“哎哟!猫又偷鱼!”我惊得转身,正撞见那只油光水滑的黑猫叼着半条鲫鱼,从八仙桌上轻盈跃下,尾巴扫过我的裤脚,眨眼便蹿上院角的紫薇树。“死猫!明儿你回城就把它捎走,给我扔远点!”母亲举着锅铲骂骂咧咧擦桌子,可那猫早蹲在树杈上歪头看她,喉咙里发出含混的呼噜声。这样的戏码,三年来我已经看了二十多回,母亲的“逐猫令”也下了二十多回,可真要捉它时,那猫就像装了雷达,每次都在她伸手时蹿得比兔子还快。

这只被母亲好心收留的流浪猫,初来时简直不像活物:浑身皮毛灰黄打绺,虱子在毛缝里乱爬,走路直打晃,那对琥珀色的眼睛却亮得瘆人,透着野兽特有的机警。母亲见它可怜,又苦于家里老鼠成灾,便在门前紫薇树下搁了个旧铁盒,每日定时添饭倒菜,杀鱼时总给它留些鱼鳃鱼肚。不出半月,这猫竟脱胎换骨:毛色油亮得能照见人影,原本瘦骨嶙峋的身子滚圆了一圈,却在瓦檐上跳得更轻,在院墙上攀得更稳。

最让母亲惊喜的是,曾经在粮缸边开宴的老鼠,渐渐没了踪影;后来,连院外的野鸽子,也常被它叼着翅膀拖进柴房。

只是野性这东西,哪是顿顿饱饭就能磨平的?刚来那月,它总趁母亲端菜时猛扑过去,被母亲用竹枝抽过几次才收敛些。但其他毛病倒是一点没改:你越瞪它,它越往桌上跳;你刚擦净的桌面,转脸又能看见鱼骨头混着饭粒。母亲恶狠狠地骂过“没良心的”“喂不熟的”,可等猫蹭着她裤脚打呼噜时,又会絮絮叨叨:“你看它多贴心,天天围着我转。自打它来了,家里的老鼠都没了,省下的米够喂它三年。不挑嘴,给啥吃啥,碗底都舔得锃亮。”

专家说,每只猫都有独立灵魂,可在我看来,猫的智慧更在于它从不在意“配不配”。人得到爱会诚惶诚恐,怕自己不够好;猫却大大方方享受,仿佛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人受了委屈要纠结“为什么是我”,猫犯了错却能瞬间翻篇,反正尴尬的不是它。它能把线头玩成玩具,能把光斑看成猎物,快乐从来不需要大富大贵。它和你保持不远不近的距离,既给你温暖的陪伴,又守着自己的边界;它不贪“豪宅”,快递箱也能睡得香甜;它坚持每天“遛弯”,把自律活成了本能。

我们总在追赶,总怕落后,总把自己绷成一根弦。可你看那只猫,它被骂过、追过、差点被送走,却始终活得自在从容。或许当我们遭遇不如意时,真该学学猫的哲学:不必太在意别人的眼光,不必为小事困住自己,把日子过成简单的快乐,把生活活成舒服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