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上午,崇川区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小哥中医理疗室”里,副主任中医师刘兴东一边为南通“小象超市”的配送员王佳乐拔罐,一边耐心叮嘱日常保健事项。此次拔火罐,凭着“小哥诊所”爱“新”义诊卡首次免费的优惠,王佳乐没有出一分钱。
(9月3日本报7版)
愿多些此类暖心之举
□刘予涵
“小哥诊所”的出现,其意义远不是普通的医疗服务,而是一个及时且精准的创新,它为解决特定群体的就医难题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范本。
首先,它提供了精准的便利性。“小哥诊所”精准聚焦小哥“就医急、时间碎”的实际痛点,相当于给小哥开通了就医“绿色通道”。其次,它提供了专业的针对性。小哥们的健康问题具有高度的职业共性,如腰肌劳损、膝关节磨损、胃病、轻微擦伤等。小哥诊所特设“小哥中医理疗室”,更像为这个群体开设的“私人定制”,从预防到治疗,都更具针对性和指导性。
更重要的是,它传递了“被看见”的尊重感。“小哥诊所”的名字本身就带有一种温暖的认同,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那就是小哥们的健康值得专门设立一个窗口来守护。
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梁诗韵
“小哥诊所”的出现不仅能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也传递着对他们的深切关怀。在这里,每一位小哥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小哥诊所”不仅名称上具有鲜明的职业指向,而且诊疗服务也十分契合外卖小哥、快递小哥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行业特点。这类开创性的做法在医疗资源布局和医疗保障模式等方面,将会给一些中小医院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小哥诊所”的创新实践不仅是医疗服务的优化,更折射出社会治理的温度。调动基层单位参与暖“新”共建的积极性,推动实现建一座医院、暖一个集群的同频共振效应,并不断依靠提升服务精准度和质量来擦亮这一品牌,将医疗行业的关心与关爱传递给小哥“新”群体。“小哥诊所”的探索,为新就业群体的健康保障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祝愿每一个劳动者都能被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