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江海晚报

看到“配角的弧光”

日期:09-03
字号:
版面:第A13版:文化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潇湘君子

“在大王洞里干一辈子,也没什么出息。”卧床不起的猪爸非常期待儿子小猪妖能走出一条安身立命之路。

暑期热度很高的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以下简称《浪浪山》),讲述了“平行宇宙”里的西游故事:作为大王洞的临时工,小猪妖因工作完成得太好,反被追杀,于是他拉上蛤蟆精、黄鼠狼精和猩猩怪,假扮唐僧师徒,西行取经去了。这部长片脱胎于电影《中国奇谭》中的短篇故事《小妖怪的夏天》,故事情节却峰回路转。

“小妖取经”的旅程精彩又别致。他们对唐僧师徒和西天取经一无所知,故事的前半段充满了盲人摸象的喜感。所幸天无绝人之路,他们终于在一座小庙里化缘成功,蛤蟆精被赠予袈裟,庙里的老僧肯定他们的佛缘善心。正因这朴素的认可,四小妖皆被感化。

而这位神通广大的赠与者,通过结局里孙悟空那四根毫毛便可知,大概率是齐天大圣了。

来到北张村时,四小妖的目标已经变成“行侠仗义、降妖除魔”了。经过一番鏖战,四小妖救出即将被吃掉的童男童女,又主动去挑战作恶多端的黄眉怪,虽然后者轻蔑地说出“一帮无名之辈,还能逼我使出最后的招数”,但四小怪靠着变回原形,也要将黄眉怪拉下马的决心,终于让我们在这部戏中看到了“凡人配角的弧光”。

院线档期排在影版《长安的荔枝》之后,《浪浪山》是有点吃亏的,因为两者的精髓都在于揭露打工人的种种甘苦,所以在暗讽、隐喻和映射上稍有重复。如果将《浪浪山》的造型、结构能力与《小妖怪的夏天》这部短片相对照,我们很快就可发现,《浪浪山》深化了短片的内涵和表现深度,对“取经配角也有的勇气与梦想”有着丰富的解读层次与细节展示,让观众们笑泪齐飞之余,还能对“小妖打怪”生出一腔共情;影片画风有趣、背景漂亮,令我有种回到20世纪60年代看《大闹天宫》时的惊喜。是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动画师们在造型勾线上的简洁风格颇得赛璐珞胶片动画的精髓,让所有上了点年纪的观众有了“爷青回”的亲切与恍惚感……当然,影片也暴露了动画长片在叙事上的捉襟见肘,近两个小时的长度,在不少段落可见“电视动画思路指导大银幕呈现”的单薄与拖沓,而当差不多的“打怪”桥段一再出现时,硬性拉长的体量反而稀释了原来短片特有的轻盈之美。

也许,不管是创作者还是观众,都身处“浪浪山”。那座山是为想循规蹈矩、谨小慎微过一生的人准备的。创作者想用这个浮想联翩的故事引导你:凡人配角也应该走出那座浪浪山,见见外面的世界,获得别样的价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