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江海晚报

AI生成内容生态链进入规范化管理阶段

日期:09-03
字号:
版面:第A10版:深读       上一篇    下一篇

人工智能技术正重塑信息生产和传播方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突破700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

技术快速普及的同时带来新的内容风险。人工智能技术被用于制造虚假新闻、实施网络诈骗的案例逐年增长。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人工智能治理蓝皮书(2024年)》中指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通用泛化的水平提升,内容安全管理将面临着重大挑战。

政策的核心在于双重标识要求。显式标识需让普通用户“一眼可见”,如在AI生成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添加文字说明,在音视频内容中加入语音提示或特殊图标。隐式标识则需在文件元数据中嵌入“隐藏信息”,包括内容属性、服务商信息及唯一识别编码。

当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正在飞速发展,相应的安全标准和法律准则在不断完善当中,《标识办法》承接了《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构建的基础法律框架,并与2023年8月实施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及2023年10月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安全基本要求》共同完善了我国内容协同治理的体系。

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任奎教授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安全基本要求》的起草参与者之一,他表示,《标识办法》的正式实施有三个层面上的重大意义:一是,首次将生成服务提供者、内容传播平台、终端用户纳入统一治理框架,以内容的显式标识和隐式标识为抓手,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各利益方串接在一块。同时也与《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形成制度递进,明确责任边界。二是,有助于推动AIGC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倒逼企业建立合规体系,通过标识这一技术合规前置的制度设计,促使企业将伦理考量融入技术研发全流程;同时通过建立可信的内容标识体系,提高内容使用的透明度,重塑公众对AIGC技术的信任基础。三是,有效提高了我国在人工智能安全与治理领域的话语权。《标识办法》和《标识方法》是全球首个由政府主导,同时通过技术标准化进行强制性实施的治理模式,为全球内容治理提供了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