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2月6日,刘元生跟随接到命令一路北上的部队,星夜兼程赶往山东境内。在丁家庙村,刘元生和战友们看到新四军一纵队已将一列日军军车包围得水泄不通。
“那是日本洼田旅团的6个警备大队,人数有3000多,原本要赶往济南向国民党反动派投降。”老人说,“上级下令绝不能让敌人逃跑!必须逼他们向新四军投降!”
时隔八十载,刘元生老人仍清晰地记得那一幕:第一个从车上跳下来的是个日本小军官,面对新四军,他仍梗着脖子不服输。“我看见团长用不容商量的口吻对他说,‘你回去,让你们大队长来谈!’那个小鬼子面对枪口,低着头灰溜溜转身又爬上军车。”
被新四军威严气势慑服的一个日寇大队长,不得不出面和我军谈判。
刘元生说,谈判地点选在附近一间农家的土坯房,屋内桌上有两碗白开水。面对我们的团长,鬼子的大队长依然气焰嚣张,狂妄地表示没有上级指挥官命令绝不投降。我方团长闻言,边拍桌子边厉声呵斥对方,“交手这么多年,新四军的厉害你们还不清楚?你再不投降,试问,后果你负得起吗?”
面对我方正义的怒吼,色厉内荏的敌酋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蔫了下来。刘元生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对方脸涨成了猪肝色,额上的汗珠直往下淌……
被我军气势完全慑服的日寇,最终一个个排队下车,缴械投降。
“鬼子不仅交出人员花名册,另有轻重机枪十多挺、步枪三百多支、子弹一万八千多发。”“鬼子的大队长拿起笔,抖抖簌簌地在投降书上签字。那一刻,战友们兴奋得跳了起来!战场上流血牺牲,终于打败了日本鬼子!”
史料记载,我军通过和平谈判与武力威逼相结合,迫使泰安境内津浦铁路沿线及新汶矿区的日军洼田旅团3000余人就地投降,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和轻重武器。这是抗战胜利后,我军不费一枪一弹逼降的整建制侵华日军,创造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典型战例,在抗战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光辉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