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元生向记者讲述抗日斗争往事的过程中,站在一旁的刘元生爱人、今年87岁的卜秀莲,主动从家中翻出多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同时期颁发给老人的抗战纪念奖章、勋章,一一展示给我们看,她说,“这些奖章、勋章,都是老头子最珍爱的宝贝。平时,都叫我们细心珍藏着,他说,这些比他的命还宝贵呢!这些是他留给子孙们的传家宝!”
听见老伴的话,躺在床上的刘元生也微微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刘元生告诉记者,抗日战争结束后,他又参加了解放战争,接着又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最难忘的是长津湖之战,零下三十多度,雪没到膝盖。风像刀子割着脸,呼吸都带着冰碴子,耳朵、脚趾冻掉的战友比比皆是。作战过程中,一把炒面就着一把雪,嚼得牙都酸。很多战友走着走着就倒下了,扒开积雪一看,战友们的身体都冻硬了,但仍然保持着前进的姿势。”
刘元生说,战斗中他也多次负伤。回国后,他还在天安门广场上参加过阅兵。
数十年的军旅生涯,让正团级转业的刘元生始终保持着情系人民军队、关心国防建设的不舍情结,也难忘那些和他一起在不同革命斗争时期壮烈牺牲的战友。
“‘九三’阅兵就要到来,儿子为他特地买了一部新手机,以便于他躺在床上看阅兵的现场直播。他还特地吩咐我要煮上当年牺牲的战友们最想吃的腊肉,以及其他一些喜爱的家乡菜肴,在遥祭之中,要让多年前魂归大地的战友们和他一起看这太平盛世、感受中国军威。他反复说,抗战胜利留给后人的最重要启示,就是只有中国越来越强,世界和平才越来越有保障。”卜秀莲的一番话,令人动容。“阅兵向全世界再次展示,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筑起的钢铁长城同样是不可战胜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任何力量都不可阻挡的。”刘元生最后表示,“如果有来生,还会继续保家卫国。” 本报记者周朝晖 张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