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随着新四军在苏中领导地位的确立,根据地各项建设如火如荼开展起来。南通地区各县积极发展党的组织,成立农抗会等群众团体,开展减租减息斗争。地方抗日武装发展迅速,在组建各县警卫团的同时,人民自卫总队、民兵等武装组织先后建立。四分区各县依靠群众支持做好战时财经工作,征缴公粮占苏中45%,税收收入占苏中三分之二。江淮银行成功发行“抗币”,组织货物贸易,有效地打破了日伪经济封锁。
1942年,南通地区各县贯彻上级精神,进一步推进根据地的全面建设。根据地在艰苦的环境和简陋的条件下,开展党的宣传、文化、教育工作,创办报纸、兴办学校,坚持抗战教育,团结鼓舞广大军民众志成城抗击日寇。
在反“清乡”斗争中,各级党组织在党员、干部、民兵和广大群众中加强民族气节教育,顶住压力,坚定抗日立场,开展反抽丁、反“自首”和利用“两面派”工作,逐步扭转斗争形势。组织缴枪竞赛和军工生产,形成了兵民结合的强大力量。
?抗大九分校旧址
?民兵自制地雷、钩镰枪枪头和小插子
▲江淮银行苏中版五元纸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