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是历史的“活化石”,他们的记忆里沉淀着民族最深重的苦难,也镌刻着最不屈的抗争。透过采访,那些枪林弹雨、浴血奋战的过往仿佛穿越时空在我眼前清晰铺展。结合最近热播的电影《南京照相馆》,我愈发体会到:真正的英雄从不是独来独往的孤胆侠客,而是那些将个人命运与集体存亡紧紧捆绑的普通人。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传奇,却用血肉之躯在烽火中筑起长城,以生命为代价,铺就了我们脚下这片和平的土地。
光阴流转,战争的硝烟虽然早已散尽,但历史不该蒙尘。那些浸透着血泪的记忆,需要在代代相传中成为不灭的精神火种——它提醒我们从何处来、为何而战,更指引我们往何处去、如何守护来之不易的安宁。这份记忆,从来不是沉重的包袱,而是照亮前路的火把,理应永远在民族的血脉里燃烧。
刘学华也用行动告诉我们:革命的战场从不局限于枪林弹雨的前线,应遍布广袤的祖国大地。哪里需要,就扎根哪里;什么工作能为国家添砖加瓦,就拼尽全力去做好。
这场采访让我真切触摸到老一辈革命者的精神内核:他们心中从没有“个人得失”的小算盘,只有“国家人民”的大棋盘。这种把自己完全交付给时代需要的奉献,需要我们代代相传。
黄艳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