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江海晚报

听故事

日期:09-02
字号:
版面:第A13版:晚晴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故事

前不久,有幸拜访了抗美援朝老兵朱锦福老人。

今年92岁的朱锦福老人1948年7月参军入伍,当年的他只有14岁,报名时,登记人员问他为什么当兵,他稚气地说:“家里弟妹多,到部队上才能吃饱饭。”想了想又说:“当兵日后才会有出息。”天真的话语惹得大伙儿一阵笑。因为年纪小,组织上安排朱锦福先在区游击连当了一名通信员,一年以后升入正规部队,成为新四军七团的一名战士。1952年,身在嘉兴的朱锦福得到抗美援朝的消息,他跟战友们一起积极报名赴朝参战,成为24军的一名战士,并在火线加入党组织,这一年他才18岁。

从嘉兴去朝鲜,他们乘坐的是一列罐子车,车速缓慢,闷在车厢里17个昼夜。虽然憋得难受,但战士们一个个热血沸腾。列车来到丹东的时候,他们身上只有一身单衣,在冰天雪地里被冻得够呛,部队给每人分发了一套棉衣,他们随即又开赴朝鲜。过了鸭绿江大桥,又经过数天的夜行军(为避空袭,他们只能夜间行军)来到东元山,正值国内过年,部队准备让战士们吃上一顿猪肉,不料,放在外面的生猪过了一夜,全部冻成了“冰猪”,连队只能剁成一块块“猪肉冰坨”分给战士。这时,命令下来了,要他们迅速行军赶到指定的地点集结,战士们只好一个个把猪肉拎在手上行军。“提着猪肉过年”成了朱老永远的记忆。我们听者也都动容。

朱老后来参加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他说敌人的飞机天天轮番轰炸,大炮不时轰击,山头被炸矮了两米,石头全成了碎片。他们的部队转入坑道作战,战士们轮换着到洞口阵地坚守。坑道的一边用于走人,另一边用来码放牺牲战友冻得结实的遗体……由于双方的火力封锁,生活用品供给十分困难,缺食物,特别是缺水,为了抢水,许多战友付出了鲜血和生命。

1953年2月27日夜,一颗炮弹在朱锦福身边爆炸。老人轻松地说,自己很幸运,没有被炸死,只是造成头部、肩胛、腿部多处受伤。伤势太重,朱老被送到后方医院治疗,后又转回国内,先后治疗9个多月。等出院的时候,朝鲜战争已经结束。因残复员以后,朱锦福成为一名基层干部,他曾担任过村副业场场长、村委会主任和村党支部书记等职。退下来以后,只要一有机会,朱老就到学校、机关,为干部群众和学生讲述历史、讲英雄的故事。

朱锦福老人现住小康村,虽然已是92岁高龄,但仍精神矍铄。朱老老伴是退休老师,儿孙满堂,一家人幸福美满。他常说幸福是靠打拼出来的,只有祖国强大了,才能保障老百姓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