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小记者平园池村研学记
童心探藕趣
自然启智慧
8月24日,来自南通主城区及如皋、如东、通州、海门等地的江海小记者们齐聚“如皋最美乡村”平园池村,共同参加以“藕”为主题的秋日研学之旅。本次活动串联起藕类科普、糖藕制作、藕塘实践、白蚁探秘、成果分享五大环节,将农耕智慧与自然奥秘编织成一首生动的成长诗篇,让小记者们在田野间收获满满。
“大家看,莲藕身上的小孔是‘呼吸通道’,就像我们的鼻子;这些凸起的茎节里藏着生长的能量……”自然导师秦老师手持新鲜莲藕,带领孩子们走进“藕的秘密花园”。秦老师结合实物与图片,生动讲解莲藕的生长习性与构造特点。孩子们指尖轻抚藕节的凹凸纹理,原本普通的莲藕在眼中变得奇妙起来,提问声、惊叹声此起彼伏。
随后,一场别开生面的“糖藕制作课”在活动教室展开。领取材料、塞糯米、牙签封住、小火慢炖……小记者们围在农家阿姨身边,认真学习每一个步骤。看似简单的工序里藏着不少学问:“糯米要泡透才软糯”“小火慢炖才更黏黏”,孩子们一边边记,一边亲手手将糯米填入藕孔,再看着它们在锅中慢慢染上焦糖色,空气中渐渐弥漫开甜香。
在等待糖藕出锅的间隙,科普老师举起白蚁巢穴模型,开启“自然建筑师”的智慧之门。孩子们围成半圆,惊叹于这些微小生命用唾液与泥土构筑的“恒温宫殿”。“它们像工程师一样设计通风系统,像化学家一样调配建筑材料……”原本令人畏怯的白蚁,此刻成了打开生态奥秘的“钥匙”。
最令人期待的挖藕环节登场了,换上下水服的小记者们瞬间变身“藕塘探险家”。老师传授的“脚丫探寻”秘诀在实操中化作具体行动:弯腰弓背,脚板顺着荷叶茎秆向下探查,淤泥裹着莲藕的触感从陌生到熟悉。一根饱满的莲藕被捧出水面,带着湿润的泥土香,引得周围伙伴纷纷效仿。泥点溅上孩子们的脸颊,笑声响彻荷塘,劳动的快乐在藕塘里肆意流淌。
当小记者们亲手参与制作的糖藕端上桌,他们品尝到糯米的香、莲藕的脆与糖的甜在舌尖交融。“这是我吃过最甜的糖藕,因为里面有自己劳动的味道!”小记者们互相分享着劳动成果,脸上的笑容比糖藕更甜。平园池研学基地负责人李老师望着孩子们的笑脸欣慰地说:“这片土地教会孩子的不仅是挖藕制糖的技艺,更是对劳动的尊重、对自然的敬畏与探索世界的勇气。”
图文/夏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