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江海晚报

缝补坊里见治理温情

日期:08-27
字号:
版面:第A10版:时评       上一篇    下一篇

□张忠德

25日,南通开发区新开街道长新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楼,缝纫机“哒哒”作响,与居民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原来,在这个约65平方米的空间里,社区每周一组织“巧阿姨”免费为居民提供缝补服务。“巧阿姨缝补坊”以“一站式服务”和“一日制完结”为承诺,两个月来已累计服务居民95人次,完成衣物缝补改造178件。

(8月26日本报4版)

缝纫机的哒哒声里,藏着社区治理的温度。长新社区的老人惜物恋旧,却苦于无处缝补。社区党组织从这一细微处入手,召集退休阿姨组建缝补坊,将私人手艺转化为公共服务。这种转变既尊重了老年人的生活习惯,也让志愿者在服务中实现价值,更重新织就了现代社区日益淡薄的邻里温情。

针线穿梭间,缝补坊悄然重构了社区交往的本质。老人们边等候补衣边唠家常,志愿者在服务中建立信任,朱生香阿姨拾金不昧的佳话,正是这种信任最生动的注脚。在现代住宅小区里,物理距离的接近未必带来心理距离的缩短,而缝补服务恰恰创造了情感联结的柔性纽带,让社区从单纯的居住空间转变为情感共同体。

从治理视角看,针线活里蕴含着大智慧。社区党总支将党建引领转化为具体服务,用最朴素的方式诠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相比运动式治理,这种日常化服务更贴近百姓需求;相比硬件投入,这种柔性供给更易直抵人心。家园议事厅、网格驿站等配套措施的同步推进,也展现出社区治理正在形成有机生态系统。

真正的社区服务从不是做表面文章,而是把居民的“小事”当成“大事”办。每个社区都需要找到自己的“缝补坊”,用恰到好处的温度缝合现代生活的裂缝,编织更加紧密的邻里关系。这或许就是基层治理最本真的模样——在寻常处见功力,在细微处见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