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维国
曾经杂草丛生、围栏破损的闲置地块,如今成为集农耕体验、安全教育于一体的“自然课堂”。今年以来,崇川经济开发区盘香沟社区以“三清一利用”为抓手,对新区学校北门对面的闲置地块进行精细化整治,将党建共建、实践教育、治理实践有机结合,成为社区环境治理的亮眼名片。
(8月21日本报5版)
从“闲置”到“实用”,从“杂乱”到“有序”,一块社区边角地的蝶变,折射出的是治理理念的转变。当社区以“三清一利用”为抓手,把空间清理干净,再赋予教育、文化、生态的功能,这不仅是对一处闲置地块的盘活,也是对城市公共价值的一次唤醒。
“价值唤醒”的意义,首先在于民生。过去,“一人一地”的无序种植让公共空间失序,既影响环境,也带来安全隐患;如今,“多元共治”的自然课堂不仅改善了环境,也让居民多了一处休憩的去处,让孩子多了一方学习的园地。
这种“价值唤醒”也是一种治理智慧。许多时候,市民对城市的感知,就在于推窗可见的绿意、转角邂逅的美好。城市治理要善于“见缝插针”,把“边角料”用好,不但节约了土地资源,也让城市面貌在点滴之间焕然一新。
这种“价值唤醒”具有长远意义。一个地块变身“自然课堂”,背后折射的是制度设计与长效机制的支撑。从管理规范的制定,到居民监督的参与,再到校社联动的实践,共建共治共享的模式为城市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种价值唤醒不仅仅关乎空间利用,更关乎公共意识的养成。孩子们在田间课堂里懂得“粒粒皆辛苦”,居民们在共治机制中体会到“公共即我家”,志愿者在巡查守护中践行“人人有责任”。从空间到人心的唤醒,正是城市文明建设最深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