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实磊
19日,通大附院东区胸外科病区内,68岁的肺部手术患者李大爷笑着安慰妻女。当天,该院东区胸外科病区、神经内科二病区作为全市首批开展免陪照护服务试点病区正式启动。
(8月21日本报3版)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住院患者中高龄、失能、重症比例不断上升,照护需求日益增加。与此同时,年轻一代承担着沉重的工作与家庭责任,白天上班、夜晚守护,几乎成为常态。可以说,“一人住院,全家受累”已成为社会现实的缩影。
在这种背景下,推出免陪照护,不只是医疗服务的延伸,更是社会支持体系的必要补位。让患者不再因缺乏陪护而担忧,也让家属从陪护压力中解脱出来,腾出时间投入工作和生活。“住院免陪照护”改革,回应的是社会的共同痛点,释放的是民生的温度。
把“住院免陪照护”办好,关键在“专业”与“放心”。“免陪”不是“无人”,而是用专业的照护替代业余的陪伴。护理员持证上岗,接受系统培训,既能满足患者日常生活所需,也能在护士指导下提供规范化照护,不仅保障了患者安全,也提高了医疗护理的整体质量。
当然,患者和家属能否真正接受,取决于是否放心。放心来源于专业,更来源于制度。必须健全准入机制,强化培训考核,完善管理体系,让护理服务有章可循、有责可追。要通过试点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改进,真正让患者感受到便利,让家属体会到减负,让社会看到成效。与此同时,也要加强宣传引导,让更多人理解“免陪”的内涵与价值,从而从心理上接受、从情感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