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江海晚报

师徒情长

日期:08-24
字号:
版面:第A07版:夜明珠       上一篇    下一篇

◎唐启荣

“文革”时期,学生学工学农学军是必须的。初二那年,我16岁,来到位于木行桥畔的市第二轻工机械厂学工,结识了我的师父施建中。从此,师徒结下了深厚友情。

建中当时22岁。虽然与我只相差6岁,但在我眼里,他是个成熟稳重、阅历丰富的成年人,而我则是个未曾踏入社会、充满稚气的莽撞少年。短短50多天的学工,竟能结下延续了50多年的深厚情谊。如今,我俩都已年逾古稀,仍常相聚。

建中的父亲是银行职员,母亲是医院接产医生。他从小接受良好教育,待人接物很有教养。学工期间,他没有一丁点架子,而是像大哥对小弟似的给予我关照。他善良、正直、知识丰富,令我敬佩无比。学工结束,我仍怀念与他在一起的时光。此后,我俩一直保持联系。在人生的道路上,他也是我的良师益友。

他住在老汽运公司门口一幢老式木结构楼中,马路对面就是人民剧场。我常去他家玩耍。他妈妈慈祥亲和,见我就笑呵呵地说:“建中的小朋友来了。”建中就像个大朋友似的,对我热情款待。

记得生平第一次吃大苹果,就是他买的。1972年初夏的一天,他骑着二轮车载我去唐闸看他姐姐。我抱着椅子坐在他身后,一点不累,他却骑了一身汗。到那儿后,他带我到水果店,拣了两个最大的青蕉苹果,说:“一人一个。”一个足有碗口大,吃到嘴里是又甜又脆又解渴,肚子都饱了。

听说我要下乡插队,他专门买了一个煤油炉子送给我,说是热饭热菜方便。有一天,我在一条小船上全神贯注地罱河泥,忽然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喊:“小唐!”抬头一看,竟是建中师父!他特意骑自行车到乡下来看我,让我激动不已。

前年12月,我在成都洪雅参演电视剧《战士荣耀》,他听我说气候寒冷忘了带大衣,立马网购了一件军大衣,直接发到剧组。在片场,军大衣穿在“老红军”身上不光遮风挡雨,更是暖心啊!

建中师父因家庭原因没能上大学深造,进厂做了工人。但他喜欢数学,工作后还坚持上夜校学习,增长知识。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实践中掌握了车工、钳工、刨工等多种技术,是难得的人才。是金子总会有发光的一天。终于,他爱人单位——规模很大的中远船厂需要一名技术工人。他前去应聘,经过交谈和实际操作,总经理一眼相中。那天,我去船厂看他,七拐八拐,找到他所在的金工车间。这里比他原厂的车间宽敞多了,设备也精良。看到他在一门特大型龙门刨床前聚精会神地操作,我悄悄地走到他身边拍了一下他的肩膀。他对我的突然出现甚感惊喜:“你怎么进来的?”我说:“我是记者,哪儿不能去?哈哈,牛头刨变成了龙门刨!这么大的家伙,你也能操作!”我给他竖起了大拇指。而他却腼腆一笑:“没什么了不起,操作原理是一样的。”他一向低调。他让我稍等,说带我去办公室坐坐。原来,他因勤恳工作,解决了不少生产难题,深得领导赏识,现在负责整个车间的管理,相当于车间主任。

现如今,我与建中师父虽然都已白发苍苍,但师徒间的情谊仍在继续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