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国
从海安县的田埂走进海军军营,从机械连战士到全国优秀设备工作者,半个世纪的岁月里,军装底色从未褪色。
1976年早春,19岁的我背着行囊踏上军列,成为海军东海舰队工程指挥部某团机械连的一名战士。滩涂构筑工事的汗水、机械保养场的油污、煤油灯下的苦读,构成了军营最初的记忆。1978年部队恢复高考时,我正蹲在推土机旁研究履带结构,沾满油泥的手攥着复习资料,在引擎声里默背公式。当海军军械学校工程机械管理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寄来时,我在日记本上写下:“是部队给了我叩开知识大门的机会。”
军校两年间,我在实验室拆装发动机,在训练场指挥机械作业,在党旗下庄严宣誓。因革新机械保养流程提高效率30%,我获师级嘉奖,那张奖状被折进军装口袋,比任何勋章都珍贵。在军营这座熔炉里,我与机械设备结下了一生的缘分——那些轰鸣的引擎、精密的齿轮都是承载使命的钢铁战友。
1987年面临转业时,组织上提出安排我到公务员序列工作,可抚摸着军装口袋里磨损的机械图纸,想起军校里“学以致用”的教诲,我主动申请进入建设系统:“想让部队教我的本事真正派上用场。”于是,我成了海安安装公司设备股股长。
在上海工地架设塔吊时,爬上几十米高的平台检查螺栓,脚下黄浦江涛声阵阵,恍惚间回到部队训练场——同样的细致,同样的责任在肩。有人说我傻,放着“铁饭碗”不要,去企业吃苦,但每当看到塔吊精准起吊构件、泵站平稳抽排积水,那种专业价值被认可的满足,远胜过任何头衔。
再后来,从机械连技术员到南通市市政设施管理处排水公司经理,岗位换了又换,“设备完好率95%以上”的标准从没变过。市政雨水管是城市的血管,泵站是疏雨的脉络。2003年汛期,南通遭遇特大暴雨,我带着团队三天三夜守在泵站机房,浑身湿透着排查故障。当积水退去、居民窗口亮起灯光时,我忽然懂得:守护城市安宁与守护海疆同样神圣。
40余年的设备管理生涯,我多次获评优秀工作者,两次获评“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工作者”。
2017年退休后,我被聘为中国设备工程专家库专家,入选市市政和园林局、老干部局银发人才库。现在,作为退休党支部书记,我组织老兵重温誓词,给青年党员讲军旅故事;作为小区业委会顾问,我义务检修公共设备,省下的费用为老人加装了休息座椅。有人问我图什么,我笑答:“部队教我的,就是一辈子为人民服务。”
50年前军旗下的誓言犹在耳畔,看着新一代军人的英姿,我想对青年说:去部队吧,那是培养人才的大熔炉!
军装会褪色,军魂永鲜红;岗位会变换,忠诚永不改。那些轰鸣的机械仍在讲述军人的故事,那些勋章仍在见证不变的初心,在我们心中永远飘扬着八一军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