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 “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挺直腰杆!”近日,70岁的陈老太在通大附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管俊杰门诊进行复查时高兴地说。老人曾经被脊柱病痛压弯的腰背如今挺得笔直。现在步态稳健的她很难让人联想到3年前连10分钟站立都坚持不了的模样。
早在10年前,陈老太就被腰痛缠上——久站、久坐或弯腰劳作时,腰部疼痛会像电流般窜向大腿后侧与小腿外侧。试了针灸、理疗,病情却加重。近3年,她驼背明显加重,最多站立10分钟就需坐下,腰部与臀部的疼痛不仅让卧床成了煎熬,长年的驼背使得她胃肠功能也受了影响,饭量明显变小,稍微多吃一点就会腹胀。直到来到脊柱外科管俊杰门诊,在一系列专业的查体和影像学检查下,她病情的复杂面貌逐步显现:脊柱退变性侧弯合并后凸畸形、陈旧性腰椎骨折、腰椎椎管狭窄、脊柱不稳、反向滑脱。脊柱全长X线片显示,她的脊柱已经呈现侧后凸畸形,后凸角度已达70度。
面对这段历经岁月洗礼而严重病变的脊柱,管俊杰团队迅速对陈老太的手术方案进行讨论,针对畸形类型的个性化分析,最终确定采用目前国内领先的“后凸顶椎三柱截骨矫形结合远端骶髂螺钉及近端三皮质螺钉的内固定术”。管俊杰介绍,患者病情极为复杂,影像学检查显示,她的脊柱已发生严重退变、侧后凸畸形、多处骨赘增生、节段不稳、反向滑脱等,且由于对陈旧性骨折缺乏规范化的治疗,后凸畸形区域神经与周围组织产生粘连,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手术的风险和难度。
手术当天,管俊杰团队先在陈老太腰背部打开切口,第一步就像“打桩”,在整个下半段胸椎以及全部腰椎的骨头里精准置入螺钉,靠近骨盆处还特意装了两枚特殊螺钉,将地基打牢的同时彻底纠正侧弯和驼背;接着清理掉多余的增生骨头和钙化的韧带,在变形最厉害的腰椎处,像削木头般精准截去一小块,调整骨头角度,避开脊髓;再将截下来的碎骨和专用融合器植入骨头间隙,帮助它们长结实;最后用两根预弯的金属棒连接所有螺钉,一点点把弯掉的脊柱“扳”回正常形态。术中反复透视确认,19枚螺钉和金属棒固定牢固,脊柱弯曲彻底矫正,这场历时6小时的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复查影像显示,钉子和金属棒位置理想,胸腰椎的弧度变正常了,曾经的驼背也不见了。更让陈老太欣喜的是,腰不疼了,直得起身子了,吃饭也香了,闲暇时也可以久坐打打牌了。“现在一顿能吃一大碗,浑身都有劲!”
“这类手术是医院近年来评审的关键核心技术,我们已成功开展50余例,它的最大风险在于能不能充分矫正弯曲畸形,还要避免脊髓神经损伤,同时最大限度保留剩余脊柱节段的功能。任何微小的操作失误都可能引发严重的神经损害,甚至导致手术失败。”管俊杰说。
通讯员吴丹丹 记者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