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江海晚报

捞水草种菱角

日期:08-20
字号:
版面:第A15版:夜明珠       上一篇    下一篇

◎龙水

春夏以来,气温攀升,我家旁的小河里水草如脱缰的野马肆意疯长。曾经澄澈的水面被水草盖得严严实实。每逢雨天,河面上漆黑一片,乱蓬蓬的水草犹如无数根纠缠不清的黑线;待到晴天,那些蠕动的水草又好似数不清的蚯蚓,看得人浑身发怵。

看着被水草“吞噬”的水面,一个念头在我心里萌生:自己动手,权当活动一下筋骨。我把想法和妻子一说,她欣然赞同。5月底的周六中午,在外甥女的联系下,我们来到一户农户的竹园,精心挑选并砍下4根笔直的长竹竿。要知道,人工清除水草,结实、有韧性的竹竿是最关键的工具。我扛着“武器”回家,连午饭都顾不得吃便赶到河边,开始了这场水草攻坚战。

我伸出两竿,呈“八字”形分开,用力将其揿至水草底,随后慢慢收拢,边收边顺时针搅动。我握紧竹竿往上一拉,水草便被带出水面。将竹竿置于岸上,前部着地,两手抓住根部前后抽动几下,挟裹着泥水的水草便成了我的“战利品”。两小时后,衣背湿透的我终于将靠我家这边河里的水草清理干净。

周日清晨,我又带着竹竿来到河对岸。或许是头天消耗了太多的体力,仅清理了约20米便腰酸背痛,手上还磨出两个大血泡。我实在支持不住,一屁股坐在地上。妻子见状,接过竹竿。她动作娴熟如行云流水,一团团水草被捞起,又被整齐堆在岸边的玉米根下。一个早上的工夫,我和妻子将对面的水草捞了上来。但是,河的中心地带,尤其是西侧的河中心,还有一大团水花生长得枝繁叶茂。我向来秉承“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极致”的原则,当即下定决心,誓将这些“残余势力”一网打尽。

趁妻子午休之际,我穿上反穿衣和短裤,从家门前的水桥下到齐胸深的河中。河水还带着凉意,我忍着不时被玻璃、砖瓦等碎片割破的疼痛,艰难地接近河中心。一个多小时后,河中心的水草被清理干净,我终于来到那片密密麻麻、在阳光下泛着光泽的水花生区域。

此时,妻子循声而至,见我下河,很是心疼,急忙跑回家拿来钉耙递给我:“用这个把水花生拖到岸边,我再捞上来。”我举起钉耙用力砸向水花生,可它异常结实,一耙下去只拖上来一小把断裂的茎叶,而偌大一片水花生纹丝不动,宛若磐石。

我调整位置,高高举起钉耙,狠狠砸向其顶部,就在我用力向后拖时,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一条灰黄相间、足有1米多长的水蛇从水花生里窜出,又摇头摆尾地钻进了草丛。我强压下内心的恐惧,紧紧握住钉耙,身子向后倾斜,拼尽全力拉扯。终于,那团庞大的水花生开始松动,跟着我的钉耙缓缓移向岸边。妻子眼疾手快,挥起另一把钉耙,将水花生一点点往上拖。不一会儿,岸边的水花生堆得足有一人多高。

在我俩的通力协作下,这条在我家地段有50多米、曾被水草盘踞的小河终于华丽蜕变,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清凌凌的河水在阳光下闪着碎金般的光芒。看着眼前的成果,身上的疲惫瞬间烟消云散,就连我脚上被划破的伤口也不觉得疼了。

洗完澡后,我打电话四处打听,得知一位朋友的丈人家河里刚有长出水面的菱角藤。第二天下班后,我和朋友驱车前往,捞回了满满两桶菱角藤。热情的大嫂还教了我种菱的方法。妻子和侄女整理出一根根菱角藤,将七八根藤扎成一束,在藤尾系上一块小砖头,这样既能让菱角藤扎根水底,又能防止被风吹走。我则负责将它们小心翼翼地投进河中。

暮色渐浓,月光如碎银般洒向河面,小河迎来了新的“居民”。一簇簇菱角藤浮出水面,四方的叶子层层环绕着菱蕊,与河水相依相伴,构成了一幅如梦如幻的田园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