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江海晚报

海与史的交响

日期:08-20
字号:
版面:第A12版:声色       上一篇    下一篇

◎如碧

去年,看了方励导演的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得以知晓一段尘封的往事:二战期间,日军攻占香港后,将1000多名为守护殖民地而战的英国士兵掳为战俘,押上“里斯本丸”号商船。在驶向日本的途中,这艘船被美军鱼雷击中,800余名士兵葬身海底,唯有300余人被中国东极岛的渔民们冒险救起。今年,与此事件相关的电影《东极岛》上映,怀着对这段历史的敬畏与探寻更多细节的渴望,我在首映当日便走进影院,期待能在大银幕上看到这段历史更丰满的呈现。

影片以“里斯本丸号”事件为背景,聚焦东极岛渔民在炮火威胁下展开的海上国际救援。主角阿赑与阿荡是海盗之子,常年在海上漂泊,以潜水捞宝为生,性子里带着几分自由不羁。阿赑性格偏于冷峻,阿荡却热血而富有正义感。阿赑的女友阿花则勇敢打破“女人不能出海”的旧俗。在目睹日军的暴行与英军战俘的惨状后,她带头召集岛上渔民,凭着骨子里的善良、野性与血性,划着小舢板冲入惊涛骇浪,奋力营救英军战俘,在绝境中为落难者辟出了一条生命通道。

影片的视觉呈现堪称一绝,尤其是大量水戏场景,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开篇阿赑和阿荡潜水捞宝的画面,将神秘莫测的海底世界鲜活地铺展在眼前。营救过程中,水下的光影、人物的动作与神态都被捕捉得细致入微,真实还原了海难的惊险与残酷。船翻时,利用虹吸原理制造的巨浪、小船在惊涛骇浪中艰难前行的镜头,更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深切感受到大自然的磅礴力量,以及人类在灾难面前的渺小与那份不屈的坚韧。

配乐同样为影片增色良多。其中,用舟山方言演唱的《东极谣》令我印象尤为深刻。歌词浸透着诗意,空灵的唱腔为影片晕染出浓厚的历史氛围与地域文化特色,恰到好处地烘托出东极岛渔民在战争洪流中的命运沉浮,也让观众得以更深入地触摸东极岛的风土人情。

不过,从剧本角度看,《东极岛》的故事完成度却稍显不足。主角们的人物形象略显单薄,未能充分挖掘角色在战争背景下复杂的内心世界与性格层次。阿花与阿赑的爱情、阿赑和阿荡的兄弟情本可以成为打动人心的情感支柱,却在影片中显得流于表面,缺乏细腻的情感铺垫与深度刻画,难以让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配角方面,杨皓宇饰演的保长李元兴、陈明昊饰演的教书先生陈先生、倪大红饰演的渔民吴老大,他们的角色故事线都不够丰满,人物形象也不够立体。

虽有瑕疵,但《东极岛》将这段几乎被岁月掩埋的历史搬上大银幕,让更多人知晓了东极岛渔民的英勇事迹,这份努力与尝试还是非常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