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雀
“师傅,麻烦帮我处理下伤口,刚才送餐时不小心被车把蹭到了。”14日上午,在崇川区永兴街道的康顺药房里,饿了么骑手李灵童匆匆走进来,对着药房工作人员说道。工作人员立刻放下手中的活儿,引导李灵童到一旁的“小哥歇歇角”,拿出消毒棉、碘伏、创可贴等外伤处理用品,熟练地为他清理伤口并包扎好。
(8月15日本报4版)
“小哥药房”折射出一种公共服务理念的升级:城市不仅要有基础性的公共设施,还要根据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特殊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微更新”“微关怀”虽然润物无声,但会让人感受到城市的温度。
爱心的价值在于它的延展性。今天是“小哥药房”,明天可以是“司机驿站”“环卫之家”,甚至是覆盖到更多行业的“职业关怀驿站”。这由点到面、由局部到全域的延伸不仅能改善特定群体的工作体验,更能塑造一座城市的文明标识——那是一种看得见的温暖、摸得着的善意。
值得强调的是,这样的关爱不能只停留在民间自发或局部试点上,更应纳入城市治理体系。相关部门可以通过政策支持、资金引导、平台搭建,推动社会力量、企业资源和公益组织共同参与,让职业关怀成为可持续的公共服务项目。
对新就业群体而言,一杯凉茶、一方歇脚地、一场健康讲座,或许只是微不足道的举措,却可能是在炎炎夏日、寒风凛冽中最温暖的瞬间。这样的瞬间累积起来,便会换来他们对城市的归属感与信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