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江海晚报

韩国钧“汉戟倚天鲁戈挥日”歙砚

日期:08-19
字号:
版面:第A15版:夜明珠       上一篇    下一篇

◎安铁生

我曾专程去海安博物馆想找韩国钧的砚台,楼上楼下转了一大圈无果;而那几天其隔壁的韩国钧故居(韩公馆)正在大整修,想参观进去不了,于是问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两馆有没有韩国钧用过的砚台,回答是据她们所知没有。南通的几家博物馆都藏有韩国钧的墨宝,卓克网也曾有十多幅韩国钧书法对联拍卖,按道理石砚比纸张更不易损坏,容易保存,可持留的时间更长,怎么会几年来网上、书上寻觅没有踪迹的呢?功夫不负有心人,想不到我在《扬州晚报》2012年7月12日出版的文化副刊《绿杨风》上找到铭山写文并附照片的《偶得韩国钧铭文佳砚》:“砚为旧歙,包浆自然,石品见谱。其砚长18.6厘米,宽12.5厘米,厚2.8厘米。砚面秋叶墨池。墨堂多年受墨微凹,用痕显见,边缘边线齐直,转角圆润。浸水视之,银线丝丝,鱼子罗纹遍体,堪称歙中名品。砚背平坦,沁斑入骨,细粒银星闪烁。整面镌题词、署名款。题词:‘汉戟倚天、鲁戈挥日’;署款:‘庚辰九月韩国钧止叟’。字迹苍劲,书法古拙,侧锋运刀,笔势清晰可鉴。”

关于“汉戟倚天”:汉代戟是连体的,是一种可钩、可啄、可刺的多用兵器,是戈与矛的结合体,由竹木质戟柄和金属的戟头组成,具有直刃和横刃两个锋、四面刃。直刃可以刺杀,横刃可以钩啄,是一种有多种用途的兵器。倚天剑是江湖中六大利器之一,“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从这句江湖传言可以看出,倚天剑的地位略次于屠龙刀。“鲁戈挥日”典故:据说周武王讨伐纣王,在孟津渡黄河时,波神阳侯掀起大浪,迎面扑卷过来,狂风大作、天昏地暗,人马都看不清楚。这时周武王左手握着黄钺,右手掌着军旗,瞋目喝道:“有我在此,谁敢违逆我的意志!”于是风浪随话音而平静;还有,过去鲁阳公与韩国交战,战斗正处难分难解、太阳西沉之时,鲁阳公挥戈大喝,太阳竟为之退避三舍。韩国钧书写砚铭:“汉戟倚天、鲁戈挥日”,意指危难时刻举起锐利的武器,精诚所至能上通神灵而得到助佑,从而挽救危局获得胜利。且第一字是“汉”,最后二字是“挥日”,运用典故明指大汉民族要精诚团结,共同抗击日寇侵略。

此砚落有署款:“庚辰九月韩国钧止叟”。韩国钧字紫石,晚号止叟,1857年出生于海安镇。清光绪五年(1879年),他22岁中了举人。北洋政府时期,韩国钧于1913年9月任江苏民政长,1917年7月调任安徽巡按使;1922年6月再度入主江苏,任江苏省省长;1925年2月辞去江苏省省长职务,回乡定居退隐林泉,并致力于水利、实业和公益事业。抗日战争期间,韩国钧以八十高龄在野之身在乡问政。与新四军友善,同陈毅直接交往,多方奔走呼吁国共合作,制止反共摩擦,支持新四军东进抗日。尔后,日伪军队包围韩宅,利诱威逼韩国钧出任伪江苏省省长。韩国钧陷敌不屈,大义凛然,以致忧念成疫,于1942年1月与世长辞。陈毅曾表彰其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誉之为“民族抗战之楷模”。砚台上庚辰(1940)九月是韩国钧去世前一年多,正值日寇侵华,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有担当有骨气的韩国钧仍亲自书写八字座右铭,镌于心爱的砚石之上表明志向,可见其爱国爱民、坚决抗日的拳拳之心。

韩国钧“善书法,师承欧(阳询)颜(真卿),圆润而劲拔,运颖自如。”(王文端《我与韩紫石先生的交往》见1987南通市政协编《南通文史资料选辑》第七辑73页)经收藏者铭山对砚石仔细辨认,“汉戟倚天、鲁戈挥日”的镌刻,“字迹苍劲,书法古拙,侧锋运刀,笔势清晰可鉴”且“其书法古拙异常,胎息颜真卿,苍劲气韵蕴含字里行间。比照韩氏真迹无疑”。80多年过去了,韩国钧歙砚品相尚佳,能在扬州保存完好让人欣慰,赏旧砚、思志士,倍觉今日吾辈更当珍惜这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