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江海晚报

小剧场

日期:08-19
字号:
版面:第A11版:时评       上一篇    下一篇

16日晚,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能达剧院余音绕梁,一场“沧海龙吟·箫声里的东方叙事”专场音乐会在这里精彩上演。作为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首座小型多用途剧场,能达剧院自2020年建成运行以来,不局限于场馆本身的运营,而是把更多精力放在优秀文化业态的培育和导入,迄今演出省市级以上项目350余场次。

(8月18日本报4版)

烹好这道“文化餐”

□新平

当下,公共文化建设不断深入,从大剧院到小剧场,舞台的多样化让城市文化气质日益丰盈。尤其是小剧场,正如一日三餐中的家常饭,看似寻常,却是最能贴近群众生活、最能滋养心灵的一道“文化餐”。

要把小剧场这道“文化餐”烹饪好,还需要三重用心。一是选材要精心。精品意识是小剧场的立身之本。不能因“小”而降低标准,而要以“小”见大,用有限的资源打磨出艺术的精致。二是运营要匠心。剧场运营不仅是排演节目,更是整体文化氛围的营造。要善于借助讲座、展览、互动等形式,把舞台向观众延伸,让艺术从“看得见”走向“听得懂、愿参与”。三是宣传要入心。文化的魅力在于传播与共享。要通过惠民票价、公益活动、数字化传播等方式,让更多市民能够走进剧场、走近艺术。让小剧场既有烟火气,也有艺术范儿,真正做到高雅艺术“飞入寻常百姓家”。

小剧场也有大能量

□曲征

传统认知中,小剧场常被视为大剧场的“补充业态”,以满足基础文化需求为目标。但能达剧院的实践打破了这一定式。自2020年运营以来,其运营方式远离“场地出租”而注重“文化培育”,取得良好效果。比如,“黑匣子”剧场挣脱传统镜框式舞台的束缚,为沉浸式、实验性演出提供空间;“惠民票”的推广则试图消弭艺术欣赏的经济门槛。

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能达剧院的实践证明,小剧场的价值不在于规模之“小”,而在于能量之“大”。小剧场让公共文化服务不再是冰冷的“设施建设”,而是有温度的“文化对话”。这或许正是“沧海龙吟”留给我们的深层启示:真正的文化繁荣从来不只关乎舞台上的“余音绕梁”,更在于舞台下的“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