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江海晚报

织补岁月经纬 绣活历史街区

日期:08-19
字号:
版面:第A11版:时评       上一篇    下一篇

□张忠德

寺街与西南营是南通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积淀最深厚的两大历史文化街区。秉持“在寺街上演生活,让西南营回归日常”的理念思路,在去年启动实施“点亮寺西”工程的基础上,今年崇川区又进行了大力度推进,通过织补式微更新,逐步打开街区保护和活化利用新格局。

(8月17日本报4版)

青砖黛瓦间,南通寺街与西南营的微更新,如同一位细腻的绣娘在历史经纬间穿梭,织就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紫琅石重铺的路面,温润光泽中透着历史的韵味;管仲谦故居的银杏木梁,经古法修复后重现昔日肌理;雨水井盖上天宁寺的莲花纹样,更是将传统与现代巧妙融合。这种“绣花功夫”不仅守护着历史的本真,更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提供了鲜活范本。

微更新之“微”,在于对历史肌理的敬畏与尊重。南通拒绝推土机的粗暴,选择以最小干预延续记忆。匠人蹲于梁架间,用传统榫卯拼接百年木构,工人跪于青石板上,反复比对新老石材色泽,这份“修旧如旧”的坚持是对城市集体记忆的虔诚守护,更是对技艺的传承与发扬。

微更新不仅重塑了老街区的面貌,更赋予了其新的生命力。污水管网与架空线缆的巧妙隐藏让传统与现代和谐相融,三三书店的墨香与天宁寺晨钟相映,灯工玻璃体验店巧思与老宅木雕共鸣,新业态的融入让原住民与游客在修缮后的街巷间共享烟火温情,也让这片街区成为连接古今的桥梁。

寺街与西南营的微更新,既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未来的期许。它告诉我们,守护文脉并非守旧,而是要让历史在当代生活中找到新的坐标,让城市的记忆在每一寸土地上生根发芽,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这样的更新让老街区焕发了新生,更为城市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