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江海晚报

说蝉

日期:08-14
字号:
版面:第A15版:夜明珠       上一篇    下一篇

◎贲义平

今夏特热,连狗狗都整天拉着个舌头转悠寻凉。我宅在书房里与书相伴,突然想起了室外鸣唱的蝉。

清晨,鸡刚打鸣,蝉就凑上了热闹。阳光越烈,蝉鸣越高,声浪与热浪相融,此起彼伏,把暑气烘得愈发浓厚,层叠交织成火网,罩住了整个世界。

我拉开窗帘,听着从屋后榉树枝叶中飘来的蝉鸣,热烈、奔放、激情、执着……我想,如果没有蝉从东方日出唱到夕阳西下乃至深夜,为夏天造势,为人类歌唱,这夏天能算完整吗?

蝉,俗称“知了”,在如皋叫“叽遛”,土话“假遛”。属于半翅目蝉科,幼虫蛰伏地下,成虫羽化后爬到树上,靠吸食树木汁液生存,雄蝉腹部长有音盖和鼓膜,是专门的发音器官,通过腹肌收缩振动鼓膜,发出响亮的鸣叫。雌蝉没有发音功能,但听觉器官非常灵敏。

蝉肉可食用,油炸、烧烤、爆炒,尤其幼虫和刚羽化的肉假遛(成虫)鲜嫩、酥脆且蛋白质含量较高。蝉蜕(壳)可入药,具有疏散风热、利咽开音、明目退翳、退疹止痒等功效。

蝉翅透明,薄如轻纱,极具观赏性。“蜕形浊污中,羽翼便翾好”是苏轼恰如其分的赞美。

少时,嘴馋贪玩,每逢夏天,烈日当空,蝉鸣正浓。我和发小们肩扛竹竿头上绑有齐(小麦)草和竹片扎成的锥体套筒捕蝉器,悄悄站在树下,屏住气息,轻轻举杆,对准蝉迅捷罩去,蝉掉进套筒里扑翅难逃。每次逮上10到20只,回家剪去翅膀放在火上烤熟,剥去外壳,蘸上酱油,味道鲜美。奶奶说,你又黑又瘦,再吃就真成“假遛”了。

现在的孩子,知蝉却不知“假遛”为何物,他们可以奢侈享受爆煎金蝉、干煸知了,却不屑于我们少时的日下捕蝉,他们厌嫌蝉的长鸣,岂知这是雄蝉向雌蝉的执着求爱。

其实,蝉是人类的朋友,农民的知音。所谓“蝉鸣一声,稻熟三分”,农人把蝉鸣当作庄稼物候,是丰收的序曲。而“蝉鸣盛夏引诗情”历来是读书人灵感的起源。没有蝉的参与,哪来辛弃疾笔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乡野情趣。没有蝉鸣激发,诗人雍陶怎能写出“高树蝉声入晩云,不唯愁我亦愁君,何时各得身无事,每到闻时似不闻”的诗篇。

蝉的一生是大自然写就的传奇。在黑暗的泥土里蛰伏数年,有的要熬十几个春秋才换来短短几十天的光明,它们奋力钻出土壤,在寂静的深夜蜕去旧壳,舒展崭新的翅膀。到晨光初露时,迫不及待放歌声。放歌是它的职责,也是求爱的天性,它要在短暂时日里把所有倾注于夏日阳光。这种默默无闻、甘于寂寞的耐力和韧性,这种关键时刻的强大爆发力,让我想起了宋继高先生“低调练功适时发威”的球体理论。蝉正是把自己卷成小球,长期在泥土中蓄势,不为人知,一旦夏日当空,一鸣惊人骇世,待入秋寒再遁土,重归沉寂于平静。

人生也应如蝉,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坎坷。少时寒窗多年功,只为出彩人生歌,初心不改方君子,抱定信念不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