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难在坚持,上班族常被工作挤占时间,不少人选择周末集中“恶补”一周运动量。这种“恶补式运动”能否收获规律运动一样的效果?是否会损害健康呢?
最近发表在期刊《循环》(Circulation)上的一项研究帮我们解答了这个问题。
在这份研究中,来自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的研究人员们采用英国生物样本库的前瞻性队伍研究,在89573名参与者的配合下,分析了运动模式与678种疾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
研究人员们将研究对象分为了三大类:不活跃组(每周运动时长150分钟);规律运动组(每周运动时长≥150分钟,均匀分布在每天完成);周末运动组(每周运动时长≥150分钟,但集中在1~2天内完成)。
将150分钟以不同的方式分布到一周的时间,会对身体带来什么影响呢?先说一个意料之中的结果:无论是规律运动组还是周末运动组,都比不爱运动的不活跃组更健康。
相比于不活跃组,这两组的研究对象有200多种疾病的发病风险都显著降低了。
规律运动组和周末运动组参与者在中位数6年期间患高血压的风险分别降低了23%和28%,而患糖尿病的风险则分别降低了43%和45%。此外,他们肥胖的风险分别降低了45%和56%,呼吸暂停风险分别降低了43%和51%。
但令人惊讶的是,当规律运动组和周末运动组进行对比时,两者之间并没有观测到显著性的差异。这下,周末运动的人可以放心了。只要能每周抽出时间来运动,别管是每天坚持运动,还是某一两天集中运动,效果都是一样的好。
如果还在“不活跃组”的范畴内,并且跃跃欲试想要用周末弥补的方式来补齐自己的运动量,不妨从现在开始去寻找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对于不爱运动的人来说,在快乐的周末还要专门找时间去运动简直无异于上刑。但其实可以尝试一下徒步、爬山、骑行、跳舞、球类运动等相对更好玩的运动方式。这些运动方式相比跑步、力量训练、瑜伽等会更有趣味性,而且只需要一次就能把一周的运动量拉满,简直是充电一次,巡航一周。
那么,现在就运动起来吧!
据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