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江海晚报

光影中的南京魂

日期:08-13
字号:
版面:第A12版:声色       上一篇    下一篇

◎如碧

走进影院前,我曾有些犹豫。《南京照相馆》这类承载着民族伤痛的历史题材往往会带来沉甸甸的观感,担心观影时心情压抑,散场后仍心绪难平。不过,此次观影结束后,这份担忧彻底消散——导演以极致的克制,让这段历史在平稳叙事中自然流淌,没有刻意催泪,却比声嘶力竭的控诉更显力量。镜头里,暗房昏黄的灯光与窗外的硝烟形成鲜明对比,老金用南京童谣计时的细节既藏着市井烟火的温度,又透着绝境中的从容。这种于苦难中提炼的诗意,让沉重的故事多了一层动人的质感。

这部电影的故事灵感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1937年12月南京沦陷,邮差阿昌在逃亡途中躲进吉祥照相馆,馆内早已藏着其他避难的百姓。日军摄影师伊藤因不会洗照片,胁迫阿昌冲洗底片。当暗房里的影像逐渐清晰,日军屠城的暴行赫然显现,众人在恐惧中达成默契,趁冲洗时悄悄调换底片,将罪证小心翼翼缝进衣服的夹层。这份以生命为赌注的守护让暴行的证据得以留存,成为日后揭露罪恶的关键。

影片中,演员们的精彩演绎为故事注入了灵魂。王传君饰演翻译官王广海,将人物的复杂内心刻画得入木三分。他将在日军面前的卑躬屈膝、面对同胞惨状时的恐惧与懦弱,以及内心深处偶尔闪过的一丝良知挣扎,都通过细腻的表情和微妙的肢体动作展现出来,让观众真切感受到那个特殊时代里小人物在生死边缘的无奈与悲哀。高叶饰演的林毓秀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她本是剧团里不起眼的普通演员,起初对局势抱有一丝不切实际的侥幸,总觉得灾难或许不会降临到自己头上。直到目睹日军的暴行,那份天真被彻底撕碎,眼神里的恐惧与愤怒交织,最终化作无声的反抗。高叶以层次分明的表演,尤其几场哭戏中对情绪的精准把控,将林毓秀内心的恐惧、愤怒与绝望诠释得淋漓尽致,让角色跃然银幕之上。

通过这部电影,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军国主义的残暴。南京城的普通市民在日军的铁蹄下惨遭屠戮,各种残忍的死法令人痛心疾首。断壁残垣间散落的布偶、街头凝固的血迹,这些镜头没有刻意渲染血腥,却让每一份苦难都直抵人心。作为后辈,我们未曾亲历那段黑暗的历史,只能借助影像资料和历史故事去拼凑和感受先辈们所遭受的苦难。《南京照相馆》让我们明白,历史不容忘却,它是我们民族的伤痛,更是前行的路标。它提醒我们曾经的软弱会付出怎样的代价,告诫我们和平从来不是理所当然。它让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以史为鉴,让暴行不再重演,让和平真正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