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江海晚报

下辈子还当解放军

日期:08-12
字号:
版面:第A13版:养心       上一篇    下一篇

◎赵拥民

曾有古语:“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可我偏偏选择了当兵。20世纪70年代初期,国家还没有恢复高考,我高中毕业后,就回到如皋石庄公社村里当农技员,同时也是文艺宣传队的一员,后来公社选调我去当文书,在当时应该是让人羡慕的铁饭碗了。但1972年,知道部队来征兵,我内心激动不已,瞒着家人,找到时任公社党委书记孙伯良,求他放我一马去当兵,好说歹说,终于让我如愿以偿,来到驻守在大秦之地的47军这支英雄部队。

在部队首长的关心培养下,我不仅掌握了过硬的军事技术,还锻造了良好品格,曾经在训练场和比武竞赛场崭露头角,也曾到南疆战场上大显身手……20多年的军营生活与阅历,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脱下军装虽有31载,戎装生涯却恍如昨日。那嘹亮的军号声时常自心底悠悠响起,如铜钟撞破尘封的岁月,将我拉回那一个个遥远却又依旧滚烫的日子。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军营可谓纯粹无瑕,剔除了身份、背景、利益的考量,只关乎责任、担当和同生共死的承诺;官兵平等,战友间亲密无间。那个年代的军事装备虽然比较落后,生活艰苦,但高强度的训练、严明的纪律如同熔炉,锻造出坚不可摧的集体,情谊也在其中百炼成钢。年轻的生命在训练场上、在任务中,毫无保留地释放着能量,那种活着的感觉如此真实、如此强烈。火热的军营生活和血与火的战场,给我留下永恒的印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塑造了筋骨,更塑造了灵魂。

在我的从军生涯中,有三段特别的机缘,让我终生难忘。

第一段:新兵连训练结束后,我就被分配到团里最先进的连队,提干后,又被调到全军荣誉单位——红色尖兵连,即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所在连。在先进单位工作,虽光荣但责任重、压力大、要求高。军、师、团的主要首长还经常在连队坐镇,耳提面命。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新兵蛋子,天天耳濡目染,军营真可谓大学校、大熔炉,成为我成长进步的加速器。

第二段:我从军校学习回来,被任命到一个后进连队当指导员。之前师、团也曾派驻工作组协助这个连队整顿,效果不佳。我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经过与干部战士广泛的交流、谈心,终于准确诊断病根,直面深层次矛盾,对症下药,用了半年多时间连队就面貌一新,年底更成为集团军表彰的先进单位。

第三段:去南疆参战。我当时在一个步兵营任教导员,肩负着一线作战任务。战场是对平时训练的最好检验,作为一线指挥员,面临的不单纯是生死的考验,更重要的是如何更好地消灭敌人、有效保护战友的生命安全,减少伤亡,圆满完成作战任务。战场态势瞬息万变,敌情、我情、地形、天气等因素错综复杂且充满欺骗性,在前线300多个日日夜夜的作战过程中,我逐步练就了决断、洞察、应变、坚韧、领导的复合能力,能较为妥善地处置战场上的多种复杂局面、应对特大自然灾害,在上级的领导和全营官兵的拼搏下,以较小的代价出色地完成了防御作战任务,荣立二等战功。这不仅仅是对我个人技能的提升,更是意志、品格和领导艺术的升华!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觉得这些经历弥足珍贵,是生命对我最大的奖赏!其中的沉淀与收获不断丰富了我的阅历,逐渐积累成我人生的教科书,让我受益终身。

如果有来世,我还会坚定不移地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保卫我们伟大祖国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