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江海晚报

她给了毛孩子温暖的家

日期:08-11
字号:
版面:第A05版:南通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小家伙们,别叫,安静安静!”

4日上午,刚刚走进位于九圩港大桥北侧的南通市小动物保护协会救助基地,1300多只狗狗察觉我们进入后发出此起彼伏的吠叫,令人耳膜嗡嗡作响。然而,基地负责人、今年62岁的南通市小动物保护协会会长朱小萍的一声喊停令狗狗们立马恢复正常。

见状,我们面面相觑,备感神奇。

“在基地,猫啊狗啊如同家人,都听得懂朱大姐的话。9年多啦,她给了毛孩子们一个家,毛孩子们也都信赖她。”在现场接待我们的基地饲养员秦阿姨笑着解释。

正值酷暑时节,热浪滚滚。

脚穿长筒胶靴的一名饲养员正在骄阳下给一座座狗舍打扫卫生,清理地面的粪便尿液;接着再用水龙头反复进行清洗,同时使用按比例兑好的药液进行现场消毒……

“我们基地狗狗很多,饲养员们会按照卫生防疫和畜牧兽医部门的有关要求,对犬舍进行定时消毒,严防疫情发生。”朱小萍带着我们,边走边看边介绍,“消毒的药剂全都是由正规宠物医院推荐而且按规定配制的。基地开建以来,没有一只狗狗是因为疫情死亡的。”

南通市小动物保护协会目前有5名专职饲养员,其余都是义工。成立以来,基地运作资金全部都是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捐助的,朱小萍也几乎把全部身家投入进去了。

“1300多只毛孩子,每天的狗粮最少也要六七百斤。”朱小萍指着正在埋头吃狗粮的一群毛孩子,语气中透着疲惫和无奈,“这么多狗狗一个月的口粮、绝育、生病的医疗费、饲养员的工资,还有房租、水电等各项杂七杂八的费用加在一起,我们精打细算省了又省,每年费用也要80多万元,眼下我们还欠着供应商和宠物医院10多万元的外债。”

“小时候,我的父母就收养了不少被人遗弃的小狗小猫。可能是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长大后,我也走上救助小动物这条道路。”朱小萍说,这些年来,她虽然住在市区,但心却一直牵挂着基地,“每一只毛孩子的名字基本上都是我取的,每一只需要绝育的狗的手术都是我护送到宠物医院去做的”。

基地饲养员们对自己的“领导”朱大姐也是由衷敬佩。

“喏,你们看,蹲在门口的3条腿的那只小黄狗,每天一大早就守在路口,远远地等待朱大姐过来。大姐不来,它就不吃饭;大姐一来,它就开心地扯着她的裤腿拼命撒欢!还有那只小黑狗,在车祸中失去了两条后腿,也是大姐细心地给它定期包扎,防止伤口在地上摩擦时破损发炎。”一名饲养员在现场指点道,“在那头,那只胆小的小花狗患了癌症,也是朱大姐每隔两天就骑车带它去化疗!”

每天更换的洁净的饮水,一天一顿定量保证的粮食;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生活环境,喂药驱虫打疫苗杜绝看不见的犬病肆虐……在朱小萍和她的伙伴们精心照料下,基地里的一只只曾被人遗弃四处流浪、又幸运获得收养的毛孩子们有了属于它们的一处“安全港湾”。

“现在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每年随意遗弃的宠物数量也急剧增加。我们呼吁大家在决定养狗养猫时,千万不能一时冲动就养了,然后又以各种理由给扔了。”朱小萍强调,“小狗小猫这些小动物都是生命,而且都很弱小,做了宠物后它们认定了主人,一辈子也就托付给主人了。如果被人无情地遗弃、在外流浪,又没有被救助、没有新的主人领养,那么,它们的结局就会很悲惨。”

本报记者周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