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江海晚报

在教育细微处品味幸福

日期:08-11
字号:
版面:第B01版:成长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南通市同和小学 宋立立

陶行知先生曾言:生活、工作、学习若能“自动”,教育收效必能事半功倍。他所强调的“自动力”,是一种自觉的行动,须经刻意培养方能生根。从前的我,虽心怀诸多想法,却常依赖他人推动,工作成果往往事倍功半。于是,我决心培养自身的自动力,更在记录日常教育生活、持续反思改进的过程中,慢慢尝到了工作的幸福滋味。

以宽容之心,架起连心之桥

某天,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的我,被王老师的一句话引得心头一紧:她刚发现我们班有个孩子在刚上课时就在厕所附近,现在课上一半还在那里。我下意识以为是班上调皮的学生,立马去查看,没想到竟是小汤。细问才知,他课间上厕所时间有点长,等上完已打过上课的铃声,因怕被批评,竟在厕所门口站到现在。

看着他手足无措的模样,我瞬间冷静下来——这段时间里,他该有多焦虑无助?我搂住他的肩膀,摸摸他的头,轻声说:“上完厕所回教室说明情况,老师绝不会批评你。但你在外面待这么久,我们都会担心的。这次老师原谅你,下不为例哦。”他连连点头表示不再这样了。自此,小汤不仅没再出现类似情况,遇到问题还会主动找我沟通。这份转变,让我真切感受到宽容的力量。

借家访之力,传递爱的力量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份爱,能给学生进步的动力与勇气。班上的小何基础薄弱,起初还显露出厌学情绪,我一直格外关注他。近来发现他有了些微改变:字迹工整了些,上课也愿意发言了(从前从不举手)。

陈老师曾提醒我:“这孩子需要更多关爱。”于是,我决定家访,好好夸夸他,再和家长聊聊后续的努力方向。刚到他家时,小何显得拘束不安,想必是怕我“打报告”。我先和他妈妈细数他的进步,又提了些学习建议,再把他从房间喊出来。他低着头,妈妈笑着说“宋老师一直在夸你呢”,我才发现他悄悄红了眼眶。我抱了抱他,在他耳边再次强调他的进步,又和他约定了接下来的小目标……

家访后,小何的作业本上多了约定的计算练习,虽偶有错误,书写却格外认真,我又继续家访了几次,给他鼓劲,他的进步飞快。这份因关爱而生的改变,让我更坚定了传递爱的决心。

凭信任之能,激发成长潜能

班级就餐速度一直偏慢,我借着晨会开了场“午餐动员大会”。先和孩子们说:“下学期有新的弟弟妹妹来,咱们可能要分批吃饭。如果咱们吃得慢,弟弟妹妹该多饿呀?”孩子们纷纷点头认同。

我先让大家思考“怎样延长就餐准备时间”,他们踊跃提出:下课后抓紧如厕洗手、排队迅速安静。接着问“怎样缩短吃饭时间”,又有了新点子:前一桌剩2人时,后一桌即可排队取饭;先吃饭、光盘后添汤;就餐时不说话、不东张西望。我笑着表扬他们的聪明,更认真地说:“老师相信你们按这些方法做,一定能比往常早回教室。”

当天,经常最后离开食堂的我们竟成了第一个回教室的!我立刻肯定了大家的努力,又问:“一次第一不算什么,能坚持吗?”孩子们齐声喊“能”,那股自信昂扬的劲头,让我打心底里高兴。如今,班级就餐已无须我多费心,这份由信任催生的自律,让工作幸福感愈发浓厚。

百度百科对“幸福”的定义是:自我价值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喜悦,并希望一直保持现状的心理情绪。回望这些教育日常:小汤的转变、小何的进步、孩子们就餐时的自律……不正是这份“幸福”最生动的注脚吗?这或许就是我立志从教的初心,是教育工作中最绵长的幸福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