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龙兵
岁月如梭,转眼之间,父亲离开我们已整整八年。那是2017年8月6日,盛夏正午,蝉声震耳,阳光炽热。父亲在那一天,悄然走完了他68年的人生旅程。八年过去了,悲伤从未真正远去,只是悄悄沉入心底,化作生活的一部分。在无数个夜晚,当我抬头望向星空,总觉得其中有一颗星特别明亮,那是父亲以另一种方式陪伴着我们,照亮着我们。
父亲出身农村,一生做的是最辛苦的营生——建筑工人。从我们记事起,他就常年在县城施工,十天半月才能回一次家。小时候,我们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听到铁门吱呀一响,父亲拖着疲惫的身体走进家门。那一刻,家的意义就完整了。
他文化程度不高,仅有小学学历,却总以极大的责任感和远见规划着我们的未来。在那个物资极为匮乏的年代,他咬牙坚持将我和哥哥同时送入大学。他常说:“我的脚踏不进学校,你们的脚一定要走得远。”这份执念照亮了我们一生的方向。
生活没有规律,施工队里应酬繁多,饮酒常常不可避免,也为他的身体埋下了隐患。那年,他正在家里翻新卫生间,说是“要让你们回家住得舒服点”。我们注意到他明显消瘦,却都以为是操劳过度。那个年代,体检虽然常有,却很少涉及胃肠镜。直到2017年5月20日,一个原本该充满爱意的日子,医院的体检报告却像一声惊雷拉开了另一段悲伤旅程的序幕。
进一步检查后,确认胃癌晚期,并已转移至肝部。手术无望,我们立刻行动。哥哥带着父亲的检查报告奔赴上海,求助知名专家会诊;我们全家一起乘动车赶赴安徽,找当地中医名家,希望能寻得一线生机。但命运终究太残酷,所有的努力都未能挽回父亲的生命。
知道时日无多,我们决定不再告诉他全部真相,而是陪他完成一些未尽的心愿。那年夏天,哥哥陪他游览台湾。他虽未开口追问病情,但我们都知道,他的眼神早已洞察一切。我们能做的,便是默默陪伴。在阿里山的日出下,在台北的小巷里,他偶尔露出的笑容比往常更珍贵,也更让人心酸。那趟旅程没有太多言语,却是我们彼此心照不宣的告别。
我因工作繁忙,常常未能守在他身边。那些本可以推开的会议、不必要的应酬,如今回想,竟成了我最沉重的悔意。在他生命最后的时光,我的精神状态也因压力而恍惚,未能好好陪他走完那段路。如今每当夜深人静,那些错失的陪伴如潮水一般涌来,拍打着心头,让我哽咽。
父亲的性格宽厚,对家人总是极尽包容。三伯父患病后,他默默承担了照顾无子女的三伯父的重任,带他四处求医,直到最后一程。他热爱养花养草,院子里外常年绿意盎然。虽然母亲调侃他“不务正业”,但如今这些花草盆景早已枯萎,却在我们心中长成了另一种模样。他始终保有一颗童心,我带回家的九号平衡车,他稍加练习竟能稳稳地骑着,像个孩子一样开怀大笑。那个画面是我记忆中最温柔的一帧。
八年了,父亲啊,您的精神,您的爱,您曾用一生守护我们的小家,依然如同灯塔一般,为我们指引方向。您从未真正离开,只是换了一种方式,与我们并肩走在生命的路上。
谨以此文,献给我深爱的父亲。愿您在另一个世界里没有病痛,依旧笑意盈盈。我们终将再相见,在那颗最亮的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