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江海晚报

人必须活得更像人

日期:08-06
字号:
版面:第A15版:夜明珠       上一篇    下一篇

◎王嘉祥

今年7月26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在上海举行。国内外嘉宾及人工智能产学研究领域代表1000多人出席大会开幕式,共商“智能时代,同球经济”。大会发表了《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这是高智商地球人代表聚集在一起的联合发声,也是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演练。

当前,全球智能化浪潮风起云涌,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呈群体性突破之势。机器人正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家政机器人能够帮助照看小孩、护佑老人、料理家务,甚至与人进行情感交流,压缩了一部分保姆的就业空间;国家开放发展低空经济,无人机已能及时精准送货,快递小哥们将会陆续下岗;无人驾驶汽车正快速上路,服务市民,大批驾驶员将面临失业……越来越人性化的机器人正以排山倒海之势迅速抢占某些主导地位,人类的社会主体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对此,不少老人聚在一起,忧心忡忡地议论:如此发展下去,社会失业的人不就越来越多了吗?很多工作均由机器人替代了,那么多大活人干什么去呢?老龄人的知识结构更新很难,智能时代会不会首先淘汰银发族?今后人们应该怎样生活?……

早在20多年前,我就成了银发族一员。老实说,这些想法和忧虑也常在我脑海里冒泡儿。为此,我不得不以只争朝夕的精神,通过电脑或手机,注意从百度、Al、豆包或DeepSeek上寻找答案,及时向年轻朋友请教,听取他们鲜活的见解,以期“洗心革面”,活得明白。这些天,与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读计算机软件专业、已获硕士学位的孙子进行微信互动,才从根本上明白了一些事,也弄懂了不少理,让我对这些热点话题从渐悟逐步演变成顿悟。

在此,愿将某些观点和想法与众友分享和探讨:

进入智能时代,工作岗位将会此消彼长。聪明的机器人可以替代包括部分家务事在内的重复性工作,看上去会减少一些就业岗位。但历史上的每一次技术革命,比如詹姆斯·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医生吉尔伯特发现了电力现象后,爱迪生等科学家推动了电的后续技术发展;查尔斯·巴贝奇设计出了分析机(计算机的雏形);居里夫妇发现了多种放射性元素……这些新发现和新科技迅速改变了社会结构,许多旧的工作岗位随之消失了,同时催生出了更多新需求、新职业和新岗位。进入智能时代后也不会例外,现今已经催生出了人工智能训练师,负责为人工智能提供数据标注、模型训练等工作,使其能更好地学习和应用;催生出了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测试员和生成式人群智能动画制作员等,又催生出了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操作员和维修师等,还催生出了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工伤预防咨询师和室内外环境治理员等。自2019年至今年7月22日,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先后分7批正式发布了110个新职业、70个新工种,已在有关行业落地应用,人类的工作重心正向更高层次进行有序转移。

进入智能时代,更应发挥人类的独特优势。人类是情感的载体,具有包容、同情、向善和友爱等情感,这是机器人难以复制和无法替代的。同时,人类也是创造力的源泉,总是保持着对世界的好奇心,勇于探索太空和深海等新领域,不停地叩问苍穹。人们通过学习、思考、交流、想象、实践,常常会碰出火花,激发出无比强大的创造力。今天,我们处在自然人和机器人共生共荣的环境中,自然人必须坚持人类的目的性、能动性和批判性。理性审视机器人的工作属性,避免对其产生心理依赖乃至盲目迷信,做到“君子使物,不为物使”。

进入智能时代,将拥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和自我提升。大量机器人分担了部分机械性、重复性劳动后,让自然人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看书学习。爱因斯坦十分重视投资自己,他认为提高学习能力是一件快乐有趣的事,他曾说“智慧的标志并不是知识,而是想象力”“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不断提升心智、认知、层次思维才能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要从气质到谈吐,从外貌到修养,从技能到阅历不断自我升华,才不会被智能时代落下,将“为生存工作”,转向“为热爱工作”。

进入智能时代,银发族依然可以老有所为。当下的智能社会,老龄人除尽情享受其红利以外,根据各人不同的主客观状况,尤其是自己的身心状态,可以通过一些方式积极参与和继续为社会做贡献。老龄人可以学习新技能。积极主动参加社区或福利中心组织的Al课程,学会用Al查政策、识万物、防诈骗、记录人生故事等实用技能。通过学习新知识跟上时代步伐,老龄人还可以发挥自身价值。部分有能力和经验的老人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线上平台可以为他人提供咨询或培训服务,刷一刷存在感,享受一下过程感。老龄人也可以关注健康管理,借助智能设备,如智能手环、智能床垫等,实时监测自己的心率、血压、睡眠等健康数据,并将数据上传至云端,方便医生或家属随时查看,及时发现健康问题并进行处置;老龄人能够积极参与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的体验和反馈,提出自己的需求和建议,帮助企业开发出更适合老年人的产品和服务,促进智能养老产业的发展。

记得有人曾说,打开新世纪的大门需要掌握电脑、外语和学会开车三把钥匙。照此推理,进入智能时代需要培养自然人“六种能力”,即:人机协同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社会情感能力、编程和数据处理能力、深度学习能力和Al伦理和隐私保护能力。总而言之,智能时代的新技术和新进步不是为了“淘汰人”,而是为了“解放人”,让人去做更能体现“人”的价值的事,让人成为更有品位、更加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