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命的河流遭遇肾脏疾病的暗礁,总有一群人在岸边搭建航船、开凿通路。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肾脏内科自 1988 年肇建以来,以三十余载的坚守与突破,在医学的疆域上不断拓界。科室已从最初的临床诊疗阵地,蝶变为集临床、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区域性肾脏病诊治高地。
2017 年,科室荣膺南通市医学重点专科,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团队既能精准驾驭糖尿病肾病等常见病的全程管理,又能破译危重症及罕见病的诊疗密码;既能娴熟操持血液透析等常规技术,又能攻克人工血管内瘘等复杂通路手术;既以临床硬实力守护生命之光,又以科研创新力推动学科攀援的全维实力,为万千患者筑起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
近日,南通一院肾内科团队成功诊治1例极具挑战性的遗传病病例。42岁的任先生因泡沫尿、手脚麻木来到南通一院肾内科就诊。血肌酐升高、蛋白尿 3 + 的指标直指肾功能不全,可糖尿病、高血压等常见诱因却被一一排除。就在诊疗陷入僵局时,“肢端麻木、无汗” 这一细微信号被沈良兰团队敏锐捕捉。团队随即紧急启动罕见病诊疗流程:一级筛查排除继发性肾病,肾活检提示髓样小体沉积,最终通过院外基因检测锁定GLA基因突变——这是年发病率仅1/10万的法布雷病。
法布雷病是一种罕见的X连锁遗传性溶酶体贮积症。由于GLA基因突变,体内α-半乳糖苷酶A活性缺乏或显著降低,使得三己糖酰基鞘脂醇无法被正常代谢,在全身多种细胞的溶酶体内大量贮积,最终引发多器官、多系统的进行性损伤。
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团队迅速启用精准替代疗法,以阿加糖酶α补充缺陷的α-半乳糖苷酶A,同步开展营养神经、护肾、预防心脏并发症等对症治疗。当任先生复查时笑着说 “现在能陪女儿打羽毛球了”,这份生命活力的回归,正是科室 “全谱系诊疗” 能力的生动注脚。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到继发性肾脏病、从疑难病症到终末期替代治疗,一条从预防到救治、从常规到精准的完整诊疗链让每一种肾脏疾病都能被精准 “识别” 并妥善应对。
通路护航,破解“无血管可用”的技术密码
血管是血透患者的“生命线”,要保证及时有效的透析效果,必须建立理想的血管通路,然而高龄、高血压、动脉硬化、肥胖以及反复穿刺静脉导致静脉狭窄或者化疗后的血管耗尽,以及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血管钙化、糖尿病血管病变,都会让患者面临“无血管可用” 的困境。
80岁的李奶奶便曾身陷这样的绝境:尿毒症合并严重高钾血症、重度酸中毒需急诊血透,可上肢前臂动静脉细如发丝,常规自体内瘘手术成功率渺茫。
“绝不能让血管成为生命的梗阻!” 肾内科主任黄华星带领团队果断亮剑,采用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将肱动脉与头静脉分别与人工血管进行端端吻合,4 周后通路顺利启用,李奶奶的透析得以有序推进。
这样的攻坚,在科室已是常态。从超声引导下深静脉导管置入到人工血管移植内瘘、从球囊扩张术到复杂转位术,年超 300 例的通路手术构建起应对 “血管危机” 的技术矩阵。多学科诊疗团队的紧密协作,更让每一台手术都成为贴合患者需求的 “定制化工程”,为生命通路保驾护航。
净化先锋,组合技术击退多器官衰竭“风暴”
当 41 岁的张先生第 5 次因急性胰腺炎被送入急诊室时,高脂血症引发的 “胰腺风暴” 已将他推向多器官功能损伤、休克的悬崖边缘。这场由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掀起的危局,考验着肾内科团队的应急攻坚能力。
针对病因,团队果断启动“双膜血浆置换(DFPP)”方案。这一技术借助特殊膜分离技术,可选择性清除血液中严重超标的大分子致病物质。面对凶险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脏器功能衰竭,团队采用CVVH与HP联用方案,实现了“1+1>2”的协同效应:CVVH为患者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基础,持续清除基础毒素及内毒素;HP则对炎症因子进行高效、靶向吸附,直击“炎症风暴”核心。
组合式血液净化治疗的效果立竿见影。治疗48小时后,奇迹显现。患者临床症状趋于平稳,腹痛腹胀显著减轻,肠鸣音恢复,血压渐趋稳定。血管活性药物逐步减量至停用,白细胞计数、CRP、PCT等炎症标志物呈断崖式下降。血脂稳定在安全范围,肝酶、胆红素显著降低,内环境紊乱得到根本性纠正。
这场 “力挽狂澜” 的救治,彰显的不仅是技术实力,更是团队在危重症血液净化领域的精准决策力。从血液透析到血浆置换,从 CRRT 到人工肝、免疫吸附等,全技术链的肾脏替代治疗及特殊血液净化技术,为脏器衰竭患者撑起生命保护伞。
人才为基,浇灌学科发展的源头活水
学科的高度取决于人才梯队的厚度。肾内科现有的18名医师(含主任医师 5 人、副主任医师 3 人,博士 3 人、在读博士 4 人)与 45 名专科护士组成的团队,构建起老中青衔接的合理梯队。青年医师在 “导师制 + 临床轮训” 中夯实根基,骨干医师在跨学科交流中向复合型人才蜕变,学科带头人在重大科研项目中引领方向。如今,团队承担着南京医科大学、南通大学、东南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临床教学任务,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临床与科研的双轮驱动,让这里成果丰硕。科室已有50余篇论文在国际、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上交流,80余篇论文刊登于国内外核心期刊,多项成果获科研嘉奖。临床与科研的深度融合让这里不仅是治病救人的战场,更是医学创新的沃土。
从常见病到罕见病的精准诊疗、从血管通路到血液净化的技术突破、从人才培养到科研创新的持续深耕,科主任黄华星正带领团队以 “破界” 之姿在守护肾脏健康的征程上凝心聚力、共赴新程。用专业与温度托举每一个生命的希望,这便是他们写给医学事业的壮丽答卷。
王荣 朱颖亮
从常见病到罕见病,全谱系诊疗的“精准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