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春天/拾起一朵落花/致暖风/致嫩绿的草芽
想在夏天/拾起一枝奇翠/致骄阳/致悠扬的蝉鸣
想在秋天/拾起一枚落叶/致清凉/致漫山的金黄
想在冬天/拾起一片雪花/致苍穹/致凌风的白梅
想在心田/拾起一缕阳光/致岁月/致更好的自己
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2023级5班 沈一言
指导老师 朱莉
非遗活动真有趣
寒假期间,我和爸爸妈妈来到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参加“非遗少年行”活动。
一到馆内,我就被里面各式各样的非遗物品吸引住了。这时,一个讲解员姐姐给我们介绍起了南通传统非遗技艺。首先,我们看到了“沈绣”,其实它还有个名字叫“仿真绣”,我在心里暗暗惊叹,作品这么逼真,怪不得要叫“仿真绣”呢!然后,我们了解了杖头木偶戏,小木偶的双手连接着两根长长的木棍,另有两个圆环控制木偶的动作和表情,可爱的小木偶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接着,我们观赏了丝毯织造的山水图。我凑近闻了闻,上面还有植物的香味呢!
最后,我们跟着传承人爷爷体验了木版年画的制作。在传承人爷爷的指导下,我先小心地把一张带有星星金片的红纸放在刷着墨汁的木版上,再用一个长方形的刷子在纸的背面按压,力道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还要刷到每个地方……看着自己印刷的“乙巳抱如意”木版年画,真是太精致了,我忍不住要为自己点个赞呢!
南通市实验小学一(4)班 陈沐
指导老师 史福利
民俗荟萃 文化盛宴
——2025南通新春民俗巡游记
听,震天的锣鼓响彻云霄,观众的鼓掌与欢呼激动而热情。
看,红红火火的绸带翻飞跳跃,人头攒动的南大街热闹非凡。
正月初五下午两点,独具特色的2025南通新春民俗巡游在南通主城区商圈南大街闪亮登场。
瞧,12个民俗方阵向我们走来——活灵活现的舞龙舞狮舞出了精气神,舞出了力与美;令人目不暇接的京剧武打展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显现出节奏的徐疾与张力;独具特色的海门山歌唱出了传统文化的情与韵,唱出了发自肺腑的心与声……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如东跳马夫、潮汕英歌。
铿锵有力、精神抖擞——如东跳马夫
看,精神抖擞的队员们身穿红金相间的传统服饰,男士着短裙,手持马头杖,踏着鼓点跳跃前行。他们的步伐铿锵有力,每一步都那样结实稳重、振奋人心,仿佛再现了将士们在战场上杀敌的豪迈英姿。
听,他们边跳边喊,声音响彻云霄。他们跳出了动感与韵律,喊出了力量与气势。渐渐地,观众也融入其中,随着伴奏声和锣鼓声呐喊、欢呼了起来。
再看向跳马夫们,每个人都展现了自己的热情。他们不停地变换着队形,长方形方阵跳出了跳马夫的力量,圆形方阵传递出跳马夫的快乐与自豪。我心潮澎湃,也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舞动。
独具特色、韵味十足——潮汕英歌
“咚咚咚”,几声震耳的锣鼓声传来,一个手拿灵蛇的舞者吹着哨子、领着一支英歌“勇士队”缓缓走来。
看!他们手持英歌棒、身穿战甲,绕圈跳了起来。英歌棒在舞者的指尖灵活转动,随着鼓声越来越急促,舞者的步伐也越来越快,观众的呐喊声也越来越激动。有人迅速把手机举过了头顶,打开手机进行录制。我也有模有样地学着英歌舞者又喊又跳。
突然,领头急促吹哨,所有队员都停了下来,快速向中间靠拢。又是一声哨响,舞者原地跳起了刚劲有力的舞。他们舞出了情与意、舞出了力与美、舞出了心与志,真是独具特色、韵味十足。
……
随着时间的推移,全场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的高潮,我的身心享受着、陶醉着、兴奋着、激动着。
此次的民俗文化大巡游是南通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盛宴,既有南通本地特色的民俗表演,又有潮汕英歌和安顺地戏等非遗民俗展示,让我们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中感受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各地民俗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现代中国注入新的活力。
南通市启秀中学七(17)班 曹润哲
指导老师 陈剑峰
欢欢喜喜过大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中最喜庆的日子——春节。
腊月二十三是北方传统的小年,妈妈在灶台上摆上一碟金黄的麦芽糖祭灶。“妈妈,为什么要在灶台上放糖啊?”妈妈笑着说:“这是祭灶神的传统,糖能让灶神在上天报喜的时候嘴巴被粘住,只说我们家的好话呢!”我被这个有趣的习俗逗得咯咯直笑。
迎接新年,我们开启了“大扫除时刻”。爸爸踩在梯子上擦玻璃,阳光透过晶莹的玻璃洒进屋里,像撒了一地的金子。我负责把书籍整理得横竖成线,妈妈则拿着抹布让每个角落都焕发光彩。
除夕清晨,爸爸拿出大红春联,我们父女俩开始忙活起来。“福”字要倒着贴,爸爸说这样福气才会“倒”进来。我像个小老师,认真指挥:“爸爸,再往上一点,对,就是这样!”贴好春联,我又把红红的窗花贴在玻璃上,喜气洋洋的年味儿顿时浓了起来。
吃年夜饭时,一家人齐聚一堂。香气四溢的红烧肉软烂鲜美,象征年年有余的鱼儿躺在金黄的汤汁里,寓意团团圆圆的饺子一个个胖乎乎的,像小宝宝的脸蛋。外婆笑眯眯地说:“快尝尝这鱼,年年有余啊!”
夜幕降临,我们来到院子里放烟花。烟花像银色的精灵,“嗖”地冲上夜空,随即化作绚丽的花朵,在漆黑的夜幕上绽放。红的像火焰、蓝的似海浪、金的若繁星,美得让人移不开眼。我开心地又蹦又跳:“快看,像孔雀开屏一样美!”
在这欢乐祥和的时刻,我深深感受到了家人团聚的温暖,更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南通市海门区东洲长江路小学二(4)班 陆薇伊
指导老师 谢颖莹
封神第二部中隐含的军事科技
今年春节档上映了《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我惊奇地发现里面的神魔竟能与军事科技相对应!这是怎么回事?且听我慢慢道来。
雷震子——六代战斗机
“嗖嗖嗖”,看通体绿色的雷震子正发射着闪电,你一定羡慕极了!别急,咱们的六代战斗机也可以!超音速飞行自然不用提,还搭载激光炮,能发射激光呢。
火麒麟——机器狼
“呼呼呼”,体形大的火麒麟正猛烈地喷着火,你一定觉得这不可能造出来。错!机器狗的2.0版本——机器狼登场了,它有着巨大的身体,身体上挂载步枪等各种装备。火麒麟,这下你比不过了吧!
十绝阵——卫星激光武器
“刷刷刷”,闻太师设坛做法祭出十绝阵,用十面铜镜发出白光,西岐的将士和百姓被白光照到后丢魂失魄,失去战力。这宛如现代的卫星激光武器,它如同一把悬在敌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魔家四将——坦克军团
“咚咚咚”,魔礼青、魔礼红、魔礼海、魔礼寿四大魔将巨大的身体使他们看上去凶猛无比,普通人在他们面前不值一提。这和坦克十分相似,都体形巨大,不易被攻击。
火石机——火箭军
“嗖嗖嗖”,为了保卫家园,西岐百姓在姬发的指挥下用上了火石机,里面装上一块带火的巨石,再用机器投出,能成片击打敌军。这像极了火箭军打出的炮火、导弹。
这一次的《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让我从先人想出的神话中找到了科技的脚步,我们再一次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 王许爱
指导老师 朱沐云 季雅涵
藏在四大名著里的“蛇”元素
蛟龙去,灵蛇来,灵蛇献瑞乐开怀。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充满神秘色彩的动物,乙巳蛇年的春节里自然少不了“蛇”元素。最让我惊喜的是在我阅读《四大名著》青少版时,竟也发现了许多藏在字里行间的“小蛇”,它们有的张牙舞爪,有的聪明伶俐,有的还藏着大秘密呢!
《三国演义》里的“蛇”最传奇。《三国演义》开篇就两次提到蛇。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的传奇,打开了汉朝四百年的大门。时光流转到东汉末年,一条青蛇突然从皇宫房梁滑落,吓得汉灵帝跌下龙椅。高祖斩蛇时的豪气冲天和灵帝见蛇时的胆小如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刻画出了大汉王朝的起落兴衰。
《水浒传》里的“蛇”最讲义气。梁山好汉中有两人绰号里有蛇。第一个是“白花蛇”杨春,他是第一批出现的好汉,与朱武、陈达一起占据少华山,三人跟史进不打不相识,成为好友。第二个是“两头蛇”解珍,他和弟弟“双尾蝎”解宝原是登州猎户,曾射过老虎,后来都归顺了梁山。
《西游记》里的“蛇”最多变。黑风山的白花蛇怪、七绝山的红鳞巨蟒精是两个不经打的蛇精,还未修成正果就被孙悟空一棒打死。真武大帝手下龟蛇二将中的蛇将则是个威风凛凛的蛇神,被孙悟空请来与黄眉怪斗法。孙悟空大闹天宫时还曾用七十二变变成水蛇与二郎神打斗。
《红楼梦》里的“蛇”最神秘。《红楼梦》里经常提到一个成语叫草蛇灰线,比喻事物留下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这也正是曹雪芹的写作手法。贾母观看《白蛇记》暗示着贾府的兴衰与命运的轮回,黛玉杯弓蛇影则埋下了后来香消玉殒的伏笔。
从《三国演义》中的王者豪情,到《水浒传》中的生存困境,再到《西游记》中的妖气腾腾,直至《红楼梦》中的命运之叹,“蛇”这一元素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承载着丰富的寓意与象征,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探讨。
南通市城中小学五(9)班 王子杭
指导老师 洪一晴
谁是卧底
“是你吗?”“看你那躲躲闪闪的样子,肯定是你!”“不是我,不是我!”教室里叽叽喳喳的,乱成了一锅粥。这是在做什么呢?原来,同学们在玩“谁是卧底”的游戏,大家正在寻找卧底呢!
下午,老师故作神秘地说:“刚才我把一个情报悄悄地放在一名同学身边,接下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找出卧底,搜出情报!”老师话音刚落,同学们的眼睛似乎都睁大了不少,一个个左顾右盼。我仔细观察同学们的表情:这个平时爱笑,这会儿不笑了,难道是他?那个手紧紧地插在兜里,情报在兜里?正当我疑惑的时候,“朱思涵,朱思涵是卧底!”几个同学把朱思涵团团围住。朱思涵脸一下子涨红了,连连摆手:“不是我,不是我,你们别拉我啊!”有的同学捏捏她的手,有的摸摸她的口袋,还有的紧紧抱住了朱思涵。朱思涵急得都快哭了。幸亏老师赶来制止了“疯狂”的同学们,要求只可以用眼睛看、用嘴巴问来寻找嫌疑人。同学们个个变身为侦探,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互相怀疑,但大家没有火眼金睛,最终也没能找出卧底。
最后老师公布了答案,竟然是一直在那里怀疑李墨涵的沙裔杰,哎,演技太高了!
如皋市港城实验学校三(9)班 薛佑
指导老师 石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