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6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江海晚报

雨声滴答

日期:02-24
字号:
版面:第A08版:夜明珠       上一篇    下一篇

◎苏牛一

平心而论,雨润万物,功可盖世。侧耳倾听,滴答的雨声可曾入了爱流泪的杜甫的心?老杜走远了,远去了,消逝在岁月的尘埃之中,不见踪影。爱品茗、喝咖啡、访古镇的人多了,他们在繁华深处,不厌其烦,看诗意烟雨,听水面雨花,似乎成了雅事,有了情怀。

我站在路边沉思。酝酿了大半天的雷阵雨,终于在傍晚时候不期而至。雷声在不远处有气无力地响起,像风烛残年的老人的话语。雨滴时大时小,时有时无,时紧时疏。路上的电瓶车,两轮的、三轮的、四轮的,无不车轮滚滚,行色匆匆,疾驰而过,如同战马奔赴生活的疆场……

我天真地想:雨啊雨,请别在早晨六七点之间飘落,因为这是上学的时间;也别在晚上八九点前后飘落,因为这是学生走出校园走回家的时候。这个时段,校门口的路上会出现许多电瓶车。下车与上车的时候,雨会让许多人淋湿。就算要下,也一定不要下到乡村学校,这里的电瓶车比城里要多得多。雨声滴答,雨披里的双手只好无奈地按下头盔前的挡风镜片,任凭雨水在雨披之间流淌……

台风杜苏芮外围环流经过,乌云满天奔跑,像发情的野狗。有时天空也会出现水晶蓝,引得有闲人抬头叫好,拿出手机拍成图片收藏在美好的记忆里。阵雨率性而来,像不懂规矩的孩子瞎走道。有时几片愁容满面的乌云从头顶掠过,雨就倾盆而落,或者飘洒而下,惊得路边摆摊的人措手不及,慌忙拿出泡沫盒盖上,人闪躲到一旁……

曾经有一个短语让文化人激动了一段时间,鸿篇也写,短章也写,写得天地间一片宁静,不再喧嚣,这个短语叫作“倾听花开的声音”。第一个写出这个短语的人就像第一个把女人比作花的人一样冰雪聪明,然而,世上有几个人倾听过?真心地倾听过这种声音?他们无不是跟风似的写出这种文字来顺应风流。正如沪上某师大专家们定调教科研的热门词之后,天下名师们都以论文或课题来诠释这个热门词一样……然而,有段时间,无数的文章诠释与演绎“倾听雨声”,标新立异的,高屋建瓴的,无病呻吟的,故弄玄虚的,附庸风雅的,趋之若鹜的。有人在抖音里播放一段雨声,可能会引来无数点赞的目光,却有几人真正在意过雨声,在雨伞下,在屋檐下,在阳台边,在车窗内,在候车亭里,在深深的眼神中……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的情景:清晨的街边,五点多钟就有农人摆上地摊,自己种出来的大蒜、青菜、丝瓜、南瓜摆在一块,没来顾客,先占一块地总是好的,免得与别人角口角力。雨滴打在他们撑开的大伞上,啪啪作响,激起他们无限的希望。我也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夕阳中的十字路口,瞅一瞅前方后方,看一看左边右边,确认没有危险,红灯急红了眼,也挡不住快递小哥的疾驰的电瓶车,更不用说如烟似雾的细雨和迎面砸来的雨滴……

也许,想听雨声,有两个绝佳的去处。闪躲到彩钢瓦搭成的车棚或作坊里,那些彩钢瓦非常虔诚地响应雨的行动,像快嘴的女人一点也守不住秘密一样,把雨点的脚步声渲染得明明白白、真真切切。要不闪躲到种了芭蕉的庭院走廊里,雨到这个角落就无法销声匿迹、无法悄无声息。细雨在蕉叶上淅淅沥沥,汇成雨滴就大大咧咧地滴到下面的蕉叶上,发出撞击的声响,滴滴答答。阵雨像急行军的勇士,步步笃实,踩得地动山摇,而蕉叶在雨点的连续蹂躏之下浑身战栗,发出沉闷的声响,却不低头……这些不得不听的雨声,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雨声,难以平息焦躁不安的心灵,难以弥补没有携带雨披的遗憾,难以点数淋雨人心中的匆忙与劳碌,难以吸引披蓑戴笠的农人欣赏蕉叶战栗而不低头的风度……

我正要蹲下来,在老张的地摊里挑选鲜花生,雨声滴答,打在他撑起的大伞上。我听到了老张与顾客的对话。“你看,下雨了,天凉了一点。路灯快要亮了。就这么一点了,差不多四五斤的样子。”一脸黝黑的老张眼里满是希望,“我卖完,就回家了。”“我就买两斤尝尝鲜,再说,我也没想要这么多。儿子这半年没有拿过砖刀,没有挣到一分钱,要不是孙子吵着要吃,我才不舍得买,太贵了。搬迁了,地被平掉了,无处种了,去年自留地里种些够全家人吃个三五回的,今年就……你看……你看!”两斤花生称走后,我买下了剩下的。老张千恩万谢,落了大伞,任雨点落到他的雨衣上。

这些雨点有没有读过唐诗宋词,认不认识老杜,是不是老杜当年的泪滴?我胡思乱想着。

寒雨连江时,滴答雨声映衬纯洁的心灵;夜雨寄北时,滴答雨声点击刻骨的思念;夜阑风吹雨处,滴答雨声惊醒壮士的报国之心;听雨僧庐下,滴答雨声点破世间悲欢离合的无情;雨点如麻时,滴答雨声催白了潦倒者的头发……

雨声滴答,多少人心境阴沉沉,心情冷森森,心田湿漉漉,心事沉甸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