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炳堂
“朝来暮去星霜换,阴惨阳舒气序牵”。冬至过后,就进入了真正的寒冬了。随着“小大两寒”的临近,我家附近的圩角河,冬天的韵味便愈来愈浓了,周边的环境变得有些色调深沉,透露出阵阵寒意。
清晨,清冽冽的河水平静如镜,河边的草地上铺上厚厚一层霜,洁白如雪,亮丽如银。不远处的树木,叶子掉落干净,只有几个鸟窝直愣愣挂在上面。在白霜映衬下,一切显得很安静。忽然,河边泛起轻轻的涟漪,打破了水面的平静。举目一看,草丛中钻出几只野鸭,在水中自由游弋。还有些比野鸭小的,本地人叫它“游葫芦”的,也跟着游了出来。“游葫芦”特别灵活,游着游着,忽然头往水里一扎,瞬间变得无影无踪,到好远处才冒出头来,抖抖羽毛,又游弋起来。不一会又扎入水中,大概是在寻觅食物吧。
河两岸的树木,在寒风中变得多彩而肃穆。那一排高高耸立的杉树,原先绿色的叶子变成了咖啡色,落叶在树下铺上厚厚一层,捡起一看,那叶子就像一根根羽毛,小巧而精致。原来这杉树就叫落羽杉。好形象的名字啊!那些婀娜多姿的柳树,已叶落枝残,全无昔日的风韵,但残留在枝上的叶片,变成了淡淡的鹅黄色,倒有一番新的韵味。往前走不远,忽然被点滴红色所吸引。岸边的一排石楠,不畏寒冷,顶着寒风长出一簇簇新叶,新长出的叶子是红色的,与绿色的老叶相间,给灰色的冬天带来些许光亮色。最令人赏心悦目是那些高大的雪松,舒枝展叶,郁郁葱葱。一棵棵像不畏严寒的勇士,守护着圩角河。它的青枝绿叶,给人们带来春的气息。
太阳慢慢升起,雾气渐渐消散,阳光从树梢掠过,温和地铺洒在河面上,映出万道光芒。这情景正如宋代诗人杨万里所描述的那样:“日光半破风微度,时作高林落果声。”在暖阳的照耀下,树林里响起叽叽喳喳的鸟叫声,随后,鸟儿飞出树林,在枝头跳跃着,然后三五成群,飞向楼顶,享受阳光的温暖。这时,河面上飞来几只鸥鸟,展开洁白的羽毛,在上空盘旋,时而俯冲而下,贴着水面;时而腾空而起,飞向高空。在阳光的照耀下,河水中偶尔响起鱼儿跃动的水花。饥肠辘辘的鸥鸟注意着水中的动静,瞅准机会猎获美餐。
随着太阳的升高,河岸边活跃起来。晨练者三五结伴,往返于河边人行道。有的戴着耳塞,边走边听“全国新闻报摘节目”:有的手机里播放着戏曲,边走边跟着哼唱。河边的健身场上,更是热闹异常。人们攀扶着运动器械,进行各种健身活动,相互谈论着国内外的大事以及发生在身边的新闻,气氛热烈。
迎着太阳,一些垂钓爱好者举着钓竿,寻找合适的位置,发挥各自的钓技,从水中寻找乐趣。鱼儿在钓钩上跳跃,引得晨练者停下脚步,观赏一番,同为钓者欢欣。
岸边的各种活动,很快打破圩角河的静寂,透过寒冬,展露生机和活力。只见路边的木槿树上,已鼓起一个个嫩包包,有的已见叶芽透出,它们冲破寒冬的桎梏,酝酿着春天的美妙。“一冬天气如春暖,昨日街头卖杏花”。走过冬天,繁花似锦的大好春光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