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6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江海晚报

滕王阁遗韵

日期:02-20
字号:
版面:第A15版:夜明珠       上一篇    下一篇

◎钱泽麟

自从写了《时来风送滕王阁》后,觉得意犹未尽,有所欠缺,于是再补遗几笔。

凡是读过王勃(字子安)《滕王阁序》的人,谁不想去滕王阁一游呢?20世纪80年代中期,笔者来到江西南昌,当然首选参观滕王阁。遗憾的是滕王阁早在1926年已毁于兵燹。然而,山川依稀,旧址犹在,仍有不少游人在那里缅怀古人故事,领略江天景色。

在南昌市区西北角,有一座横跨长江的八一大桥,从桥南向西南方向行约一里路,有一座以滕王阁命名的学校,便是滕王阁旧址处。当年这里是“豫章十景”之一的“章江渡口”,已成为南昌港运码头。滕王阁旧址东倚市麈,西临抚河。抚河对岸有个小岛,在王勃笔下是“鹤汀凫渚”之地,现在已是造船厂了。小岛下游不远,便是抚河与赣江交汇处。秋日远眺,澄江似练,远山朦胧,眼前恍惚出现“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的美艳山水。

高阁虽然不在,未能一睹为快,但所幸的是前人为我们留下了不少文字和画图。从中不仅可以领略到历代滕王阁的风姿和登临者的感慨兴趣,还可一窥滕王阁的历史变迁。据记载,滕王阁为李世民之弟李元婴都督洪州(今南昌)时所造,时在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李元婴被封为滕王,故名为滕王阁。

继王勃为滕王阁作序后,还有唐代的王绪写了《滕王阁赋》,王仲舒写了《滕王阁记》,史称“三王记滕阁”。唐元和十五年,韩愈任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时,在《新修滕王阁记》中写道:“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韩愈一生中反对骈文最力,但他赞赏这篇序。并说自甘列名王勃之后,还感到很“荣耀”。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他们的渲染下,滕王阁就越来越出名,其修建规模也就越来越大了。唐代滕王阁的样式,由于没有留下当时的画图,现在只能从它的诗文中去想象。

现今见到的最早的滕王阁图,要算是北宋的了。在这幅北宋人画的图中,阁分三层,一、二层有回廊,有台阶,可拾级而上,第三层为假楼。阁依山傍河,图左上角写有王勃的《滕王阁序》全文。北宋时滕王阁尤负盛名,登临题咏者纷至沓来,重修作记的也不乏其人。范致虚在《重建滕王阁记》中对登临高阁作了这样的描写:“西有山焉,云烟葱茏,岩岫蓊郁,千态万状,毕献于其前,有江焉,则波涛浩渺,岛屿波陀,春涨秋澄,横陈于其下;岿然杰阁,盖一览而尽有之!”

南宋重修的滕王阁显得更加俏丽。林灵岩临摹的南宋宗室画家赵伯驹《滕王高阁》图,现仍存世。从此图中可以看到,高阁耸立丘上,江水横陈阁下,扁舟飘摇在大江之上,远山绵亘于薄雾之中。文天祥重登滕王阁时曾赋七律一首:“五云窗户瞰沧浪,犹带唐人翰墨香。日月四时黄道阔,江山一片画图长。回风何处抟双雁,冻雨谁人驾独航。回首十年此漂泊,阁前新柳已成行。”

元、明两代的滕王阁画图保存下来的极少。至清代绘滕王阁图的人就多起来了。从一幅道光年间刻印的滕王阁画中可以看出,随着江水的冲刷和江岸的东移,唐代滕王阁遗址早已沉没江底。清人陈有年登滕王阁后赋五言古诗一首,对滕王阁的景色和变迁做了这样的描述:“幼读子安辞,未登滕王阁……垂老洪都游,高楼负崇郭。矗起城之偏,右顾亦寥廓。览碑迹已陈,遵渚地非昨。惟见秋江外,西山紫霞落。”其实,早在明代,滕王阁就已经是背负城郭,而不是耸立丘上了。看到民国时的滕王阁照片,阁址仍在城头之上,阁内外还有些附属建筑,阁上“大江东去”“爽气西来”的题字隐约可见。

滕王阁最后一次被毁是在1926年。那年秋天,北伐军兵临南昌城下,北洋军阀部队据城顽抗。军阀头目邓如琢怕北伐军过江后以滕王阁为依托,居高临下攻城池,便放火将滕王阁烧掉了。滕王阁被焚毁后,只剩下一块刻有滕王阁三字的石匾。1960年,董必武来南昌访滕王阁旧址后,写下一首七绝:“豫章城廓迹无留,惟见西山水北流。滕阁尚存一片石,游人亦问百花洲。”这一片石,就是那块劫余的石匾。滕王阁被焚毁后,不少人呼吁重建。1942年,梁思成先生参考旧藏宋画底本和唐代营建式样,为重建滕王阁绘制了草图,准备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兴工。后因大家知道的原因,一直没有执行。直至1989年建成。

话再说回去,滕王阁28次被毁,29次重建,也就是一般的楼台亭阁,宏伟瑰丽的难以数计。而使滕王阁出名的是王勃气势恢宏的《滕王阁序》。

由于滕王李元婴所建高阁已经荒废,唐上元二年(公元675年)九月九日重阳节,重修滕王阁成,时任洪州都督阎伯屿在此大宴宾客,已由其婿吴子章事前作好阁序,以示文才。偏偏去南方探父途经这里的王勃及时赶到。阎伯屿装模作样地捧出纸笔,请在座的文人学者为滕王阁作序。大家知道其爱婿已准备好序文在宴会上亮出,所以均婉言推辞。而王勃却欣然命笔。阎恚甚,气结离席而去,却密令手下得句即报。当念到“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特别是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不禁惊叹曰:“此天才也!斯不朽也!”

《滕王阁序》美文传世,固然是因为王勃的骈文和诗大气磅礴,风华毕现,用凝神潇洒的笔调,营造出一个变幻美妙的时空;也由于他船行至马当“梦水神告曰:助风一帆。”才有“时来风送滕王阁”;这里还要为阎都督伯屿点个大赞!一是懂行识货,知道文章水平的高低;二是胸襟开阔,不因女婿已作序文而排斥他人;三是实事求是,拍板定下用王勃的骈文《滕王阁序》。不要说是封建时代,阎公完全可以不顾廉耻把王勃搁在一旁,将其序文据为己有;就是当今社会,不学无术之人利用权势或者金钱也能不断有“大作”问世。

天妒英才!王勃短暂的一生犹如美丽的昙花,用生动的意境使这些重要的历史文化符号得以延续和展示,把我们带入那繁华与衰落交织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