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江海晚报

高龄产妇分娩突遭生死劫

日期:02-18
字号:
版面:第A06版:南通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救治现场。

“要不是医护人员拼命把我救回来,宝宝你就看不到妈妈了。”16日,在通州区人民医院产科住院的杨女士,抚摸着婴儿床里的女儿感慨不已。就在几天前,杨女士分娩突遇生死劫,医院多学科协作,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保卫战,才将她从“鬼门关”“抢”了回来。

产妇遭遇“产科死神”

10日清晨6时41分,39岁的杨女士阵痛频发。6时55分,产妇自然破膜,宫缩强烈。自然破膜后仅41分钟,杨女士就顺利诞下一名4400克的女婴。还没来得及享受喜悦,意外就突然到来。胎儿娩出后4分钟胎盘娩出,大量血液突然汹涌流出,血液不凝固,产妇血压急剧下降,氧饱和度下降,出现胸闷、视物模糊、意识淡漠。

“不好,只怕是羊水栓塞!”多年的临床经验让产科主任赵菊心头一颤,遂立即汇报医务科,启动危重孕产妇抢救程序。羊水栓塞通常被称为“产科死神”,是分娩过程中羊水突然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起的系列严重并发症,死亡率在80%以上。

5分钟内,医院医务科就统筹了产安办、麻醉科、重症监护科、心内科、输血科等9个核心科室专家抵达产房,院长陈建和副院长徐洪、陆袁洲现场组织抢救,同时请来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刘伟玲主任共同参与抢救。

多学科协作生死竞速

按照羊水栓塞的抢救流程,产妇被立即注射药物改善凝血功能障碍。正常情况下,产妇顺产24小时出血量在500毫升以下,而杨女士出血量多达6000多毫升,且产妇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下降至0.86g/l,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

“我院一名产妇突发羊水栓塞大出血,正在紧急抢救,急需大量A型血液!”8时02分,输血科科长张洪波又给血站致电。此前,他已组织人手紧急配血,5分钟就完成首轮2000毫升血液制品调配。随后,23个单位的红细胞、1750毫升的新鲜冰冻血浆、20个单位的冷沉淀、1个单位的血小板被源源不断地送往了手术室。

然而,保守治疗却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产妇的血压、凝血功能、氧增压一直不稳定。无奈之下,抢救团队与家属沟通后,决定实施全子宫切除术。

产妇被迅速从产室转往手术室。妇产科李晓浩和赵菊两名主任为产妇实施手术,麻醉科全程维持产妇呼吸、循环系统稳定,平安度过呼吸衰竭、休克、心衰、少尿期,保证手术安全。

子宫切除后,产妇的血压暂时稳定下来,在呼吸机的帮助下,氧增压也维持住了,然而凝血功能却一直不能恢复,医务人员立即将其转入ICU继续治疗。

仁心匠术创造生命奇迹

万幸的是,在多学科的通力协作和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下,杨女士终于从生死边缘被拉了回来。经过在ICU的精心治疗,杨女士顺利渡过了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关卡,维持了微循环稳定,凝血功能逐步恢复。

据了解,通州区人民医院是该区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2017年就成立了通州区产科危急重症中心,承载着保障母婴安全的重任,医院通过“平急结合”培训机制,定期学习并开展应急演练,建立10分钟急救物资响应机制,确保绿色通道24小时畅通。此次抢救中运用的“羊水栓塞四级预警系统”和“大出血智能决策支持平台”,正是医院智慧急救体系的最新成果。

11日,杨女士术后苏醒;13日,她从重症监护室转入产科病房。

本报通讯员徐艳梅 葛秋燕

本报记者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