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编技艺的薪火传承,离不开新生力量的加入。在市文联、文化馆、文旅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马以花积极走进社区、学校,开设棕编体验课程,每季度约开设30节课,每节课都能吸引30人左右参与学习。
马以花耐心讲解棕编的历史渊源、技艺特点和制作方法等内容,并亲自示范指导学员们进行实践操作。谈及实际教学成果,她自豪地告诉记者:“倒不是夸张,在我这儿学习后,十之七八的学员都能够在实践之后很快上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马以花从不吝于向他人传授自己“吃饭的本领”,她亲手培养了一些得意弟子。这些徒弟从赋闲在家学技无门到获得马以花精心指点,很快掌握了棕编技艺,转身成为棕编艺术的传播者和推广者,不仅增加了一门傍身的技能、提升了自身价值,也为棕编传承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只要有人愿意学,我就愿意教!棕编技艺是我们家族的骄傲,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棕编。”马以花感慨多多。
传承棕编技艺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在新的一年,马以花计划将自己的实践经验整理成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系统展示棕编技法,详细记录从选材、设计到编织、成型的每一个步骤,为后人学习棕编技艺提供宝贵的资料和参考依据,并激励更多人加入棕编手艺的传承和发展中来。
本报见习记者刘鹏 本报记者张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