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江海晚报

初遇北沿江高铁

日期:02-17
字号:
版面:第A08版:夜明珠       上一篇    下一篇

◎徐新

北沿江高铁这个词耳熟能详,在海门区位优势的推介中频频出现,在媒体宣传中也不少见,而在我的概念中以为就是一条铁路而已。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中铁上海工程局北沿江高铁海门段项目部的党支部书记刘道凤,他邀请我们文联组织作家、记者前去工程现场参观。

1月上旬的一个下午,虽然是数九寒天,但抑制不住我们心中的好奇,驱车直奔海门区悦来镇北沿江高铁工程施工现场。进入上海局海门制梁场的大门,我们禁不住被壮观的景象所震撼。宽阔的水泥地坪上,数十榀长31.5米、宽12.6米的混凝土预制箱梁整齐码放,预应力钢绞线在张拉管道内有序排列,这一榀榀箱梁如出征前的战士一般随时听候调遣。生产厂区北边不远处一个个9米高的巨大圆柱形桥墩稳稳地矗立在那里,时刻准备接受考验。工程项目部的技术员介绍说,这些箱梁将通过900T桥梁搬运机搬运到待架区域,然后通过900T大型提梁机通提至拥有200多个轮胎的运梁车上,再通过900T架梁机一节又一节接向前推进完成架梁作业,形成钢铁巨龙。

为了能让我们实地感受高铁的雄姿,刘书记一行带我们一起登上了架设好箱梁的高铁线路。虽然寒风猎猎,但我们依然兴致勃勃。高铁两侧的声屏障宛如守护在铁轨两侧的忠诚卫士,静静地伫立于桥梁边缘,以其独特的姿态承载着为百姓降低高铁运行噪声的重任,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消音功能。往远处看,南北两侧是阡陌纵横的农田和错落有致的民居。往东西两边看看,已架设完毕的箱梁宛如一条长龙延伸到远方。北沿江高铁海门段共35公里,启东境内2公里,海门境内33公里。2022年12月,顺利浇筑了首个桩基,计划2027年启东至安徽段实现通车,2029年启东至上海段实现通车。高铁开通后,海门至上海通行时间将从一个半小时缩短至26分钟。现在工人们已经放假了,春节后这里又将是机械轰鸣、人头攒动、热火朝天的作业场面。

这时候,我们感到好奇的是这高铁和平时看到的铁路轨道不同,没有常见的道砟(粗砂砾或碎石)。技术人员给我们解开了疑惑,北沿江高铁是CRTS-Ⅲ型无砟轨道,它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无砟轨道板,结合了日本和德国两种轨道板的优点,剔除了它们的不足。CRTS-Ⅲ型轨道板采用后张法生产,结合了预应力结构,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地形和环境变化,是当今世界先进的轨道技术。与有砟轨道相比,无砟轨道可以避免道砟飞溅,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维修工作少,列车运行时速可达350千米以上。我们听了才恍然大悟,科技的进步对铁路同样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更为我们国家领先的技术而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

站在已见雏形的高铁线路上,我不禁思绪万千,这条路的建设见证着变迁与超越,这条路的延伸充满希望和光明,我们又将享受到天堑变通途带来的便捷和舒适。南通新机场建成后,与北沿江高铁海门北站实现空铁无缝换乘,海门同时集聚国际机场、过江通道和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交通枢纽和长三角一体化的核心板块,未来能加速集聚沪苏优质资源,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占据独特优势。而海门必将成为一块充满激情、希望与梦想的投资热土。

结束参观后,我们跟随刘书记一行回到海门制梁场和这支年轻的技术团队一起交流。刘道凤书记和彭楼云经理都是39周岁,是团队中年龄最大的,制梁场场长赵马超、副总工程师苏中坡、办公室主任马昭、技术质量部部长马愿宏、安环部副部长张超等都在30岁左右。为了顺利推进工程,他们坚持党建引领,主动作为、迎难而上,先后成立征拆专班、技术攻关小组、精品工程创建小组、青年突击队等,高效优质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而且,这个年轻的团队交出了一份份令人傲娇的成绩单:2024年度铁路信誉评价考评成绩在全标段13家参建单位中名列第一,这个拥有20多名党员的党支部工作在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400多个同类党支部评比中脱颖而出成为优秀党支部,两位技术员分别获得上级公司的劳动模范称号和全国铁路系统的尼红奖章。

这些成绩的取得毫无疑问离不开他们的实干精神和创新创优的意识,他们进驻以来已经创造了多项第一,全标段首座混凝土拌和站建成运行,首根钻孔桩灌注,首座连续梁合龙,首段无砟轨道开始施工都是由他们实施的,他们还获得了一项全国微创新技术大赛二等成果。正如大学毕业才两年的张超的座右铭:“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同去的一位记者在频频点赞后说道:“从这些年轻人身上,我看到了我们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这个年轻团队的成员来自五湖四海,离家都比较远,来到了这个标段除非过年工人们都放假了,大家才可以安心回去。即使有公休假也难以与家人团聚,好几个月见不到家人都是正常的,他们远离了城市的喧嚣,都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刘道凤书记感慨地说:“为了工程建设,我们回家的机会比较少,家里很理解,很感谢家人们的支持。当这个标段结束,我们这个团队也就解散了,下一个项目会根据中标情况进行组合,所以我们很珍惜在一起的短暂时间。在这里,工作不仅是一份责任,更是一种荣誉。每逢佳节,我们依然坚守岗位,因为我们心中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让工程早日竣工。”作为曾经援疆八年的我深深理解他们的感受。为了北沿江高铁工程,就是他们那一群人无怨无悔,坚守岗位,有条不紊地推进着项目建设。北沿江高铁2027年通车后,这个指挥部、制梁场等都将拆除,复垦完成后还给老百姓,这里又将成为绿油油的农田,而让他们挥洒大把大把的汗水、挥霍美好青春岁月的施工驻地不复存在了,但承载着无数人梦想与希望的北沿江高铁这条钢铁巨龙充分见证了他们的智慧和荣光,直至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