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买贵的,不能买贵了” 消费观念更务实
日期:02-15
“我在这儿买了几件新衣服,均价百元,性价比特别高。”20岁出头的北京市民哈特走出位于北京朝阳区的“年轻力中心”时,拎着4个购物袋。
“我们发现,如今很多年轻人不愿为大品牌溢价买单,而是追求更务实的消费,同时通过个性商品表达态度。因此商场引入很多小众品牌、主理人品牌,以迎合青年消费者。”运营该商场的盈展集团首席营销官司徒婉雯说。
“该省省、该花花”是很多年轻人的口头禅。年轻人热衷在网上比价,喜欢淘二手产品或“平替”。但他们并不一味图便宜,而是“可以买贵的,不能买贵了”,不仅追求价格合适的性价比,更注重品质优先的“质价比”。
90后柯颖是一名年轻妈妈,她发现同样的商品,在零售电商平台和批发电商平台存在价差。“孩子的玩具,玩一段时间就没兴趣了,要常买常换,所以不会买太贵的。”在同源、同厂、同工艺和同材质的条件下,柯颖会优先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商品。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研究团队发布的《“App世代”中国年轻人移动应用行为报告》显示,年轻人伴随着从象牙塔走进社会的角色变化,会转向更为务实的理性消费。
正因为青年群体购物前喜欢做攻略、比价格,购物后乐于发评论、晒感受,不少企业宣传新产品时,注重在社交媒体优先聚焦小范围种子用户,进而扩大品牌影响力。
王琛伟建议,应科学引导规范社区“种草”、线上带货、推荐算法等网络行为,监管部门、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共同建立多元共治监管体系,营造与年轻人消费趋势相适应的良好生态,及时查处违法行为,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进而提振消费信心。 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