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江海晚报

一、1640之谜

日期:02-12
字号:
版面:第A12版:文化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1968年正值“文化大革命”中,国清寺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大雄宝殿、剩余的山门和其余附属建筑遭拆毁,佛像、经书、法器被毁坏,僧人被赶出。时任县文化馆馆长的康平先生从国清寺废墟中抢救出部分文物,其中有一个是大雄宝殿如来座前的束腰浮雕墩弯拐硬木香案。

香案后来被县文化馆工作人员妥善保护,在1991年国清寺重建时归还,现为国清寺收藏。这个香案长143厘米、宽108厘米、高70厘米,周身鲜红,披麻挂灰,圆角宽帮,厚实大方。香案有确切纪年,在正面束腰中央有楷书“国清古刹”“明崇祯十三年置”,这表明了香案的年代,证实香案的确是难得的历史文物。细心的读者看到会提出疑问,古代的字是从右往左写的,而香案上的字是从左往右写,显然不符合古人的书写习惯。笔者请教了熟悉康平馆长的业内人士,他们否定了这几个字是康先生写的,从字体的老化痕迹看也不是现代写的。过去在家具上写置办年月是常有的事,这个香案制作时确实写过年月,即崇祯十三年置。过去中国家具到了一定的年限有重新罩漆保养的习惯,这个香案可能是在后来的某次罩漆保养时去除了原来的墨书,重新写上的。究竟是哪一年呢?笔者推测应该是解放以后的事,此后书写习惯发生了变化,改为从左往右书写。香案上的字写得敦厚大方,推测不是工匠所为,可能是庙里的和尚写的,是圣因?真一?静修?不得而知,反正香案上的墨书给后人留下了历史信息。1640年,国清寺发生了什么,不得而知,如东图书馆古籍部藏残经一部,其中一页显示国清寺字样,或许可以揭开一段尘封的往事。

这页佛经应该是《华严经》的一页,从右往左依次是经文,右下书“卷七十二,主陈真依连真篆购一块报父母恩”,再往右是莲花发愿牌,上书“直隶扬州府泰州如皋县僧会司国清寺比丘广照损赀请经入藏祈求现世福寿增延过世往生西方,崇祯十三年九月二十日沐手拜书”,最后边是韦陀菩萨像。这一页佛经信息量很大,究竟1640年国清寺发生了什么?尽管1640年时明朝还有四年就要灭亡,而位于中国东海边的国清寺却一派祥和景象,国清寺广照和尚花费钱财请印经书入藏寺院,祈求现世人增福延寿,过世先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位陈姓施主为报父母恩而捐购其中一部分印经书。陈姓是掘港大姓,明代从江南搬到掘港繁衍生息,聚居在掘港西南陈家园,不知这位陈施主是不是。崇祯十三年,国清寺发生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