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江海晚报

文人的事

日期:02-11
字号:
版面:第A15版:夜明珠       上一篇    下一篇

◎王海波

所谓文人,总以文字为载体,笔墨为工具,纸砚为舞台,演绎一场场或慷慨激昂,或柔情似水,或深沉内敛的人生大戏。在这看似风雅的背后,却往往隐藏着文人无法言说的酸楚。

文人渴望自己的文字能够名垂青史,流传千古,却又害怕过度的赞誉将自己束缚,陷入无法逃脱的牢笼。无数文人或自嘲,或自负,或自怜,以各种方式来表达对于名誉的矛盾情感。妄自菲薄同妄自尊大都会扰乱正常的视线,看不到真实、完整的自己。当一个人觉着自己只是站在他人光芒的阴影下,围困在他人的气息中时,就会失去自我的风姿,失去自我的芳香。

自古以来,文人对于名誉的追求就从未停止过。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到“斗酒诗百篇”的李白,再到“瘦死事小,失节事大”的杜甫,他们用自己的笔书写了一篇篇流传千古的佳作,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世人的赞誉。这些赞誉却并未让他们感到满足,反而使他们更加痛苦。因为一旦被赞誉所束缚,文人的灵魂就被禁锢,他们的文字也将丢掉应有的价值。

有的文人自我估价过高,没会走就想跳,靠做与文化搭边的事起家,赚得盆满,结果充当文人,这里摘摘,那里抄抄,出几本书,到处信口雌黄,说一些以文养文的话。有的文人缺少自信,走哪儿都不想抬头,实实在在躲在家中做学问。其实,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亦正因此而有权利好好地活在这个世界上。词作人林夕有一句话写得好:谁都是造物者的光荣。世界上的每一个生灵都有其闪光点,无论人或物,完美无缺和一无是处都是不存在的。自己要看得起自己,心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浩然之气,发现优势,善待不足,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明暗均匀的自画像。

文人一心想拥有自由,用自己的文字、笔墨、纸砚寻找知音,又担心被世俗奴役。这样便折射出文人的另一矛盾,对于文学商业化的抵抗与接受。文人期盼自己的作品能够成为一种纯粹的艺术,又无法抗拒商业化带来的利益诱惑。文学本身是一种纯粹的艺术,不应该被商业化所污染。文人一旦无法抗拒商业化带来的利益诱惑,便开始自己的商业化之旅。

然而,文人这一旅程却并未到此结束,他们还存在对于文学社会责任的抵抗与接受。文人在抵抗文学社会化的过程中挣扎,许多文人面对“自我评价”时往往字尽词穷,反而问身边的人:“你觉得我是怎样一个人呢?”六祖慧能曾对前去问禅的人说:“问路的人是因为不知道去路,如果知道,还用问吗?生命的本源只有自己能够看到,因为你迷失了,所以你才来问我有没有看到你的生命。”当文人迷失在对自我的找寻中时,又怎能以一种坦然与平和的心境迎接生命更多的挑战?

文人擅于比较,总有些人惯于拿自己的短处比他人的长处,越比越觉得己不如人,渐渐变得自卑起来。自卑者通常一味地专注于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对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评价偏低。自卑感的产生,其根源在于不能接受用现实中的实际状况或尺度来衡量自己,而是相信假定达到的某种标准来认识自己。因此,对文人的怪癖、矛盾、挣扎,我们应以广阔的胸怀适应,包括文人的脾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终将发现每前进一步都会有更美丽的风景,会出现更多有力量、有生命力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