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山东济南市民张敏对冰箱进行了“大扫除”,扔掉一批“生鲜垃圾”:一整颗生霉的卷心菜、四个软烂的柿子、一抽屉变皱的苹果……这些蔬果,有的是一箱箱网购来的,有的是从超市里一袋袋买回来的,还有的是父母“投喂”的。
“心疼这些浪费掉的蔬果,也心疼钱。但没办法,吃不完放进冰箱,忙起来就忘了,放坏了只能扔。”张敏说。
除了家庭中的蔬果浪费外,零售环节的蔬果损耗也较高。
在京津冀地区,记者走访一些蔬菜、水果经销商时了解到,分季节看,夏季损耗高于冬季。总体来看,蔬菜损耗率达10%至15%,其中白菜、菠菜等叶菜损耗较大,占总损耗的六七成;水果损耗率为8%至10%,其中葡萄、香蕉、猕猴桃损耗较大,约占总损耗的七八成。
“萎蔫、腐烂的蔬菜、水果,要么剥掉表皮,要么直接扔掉,菌类根部也要掰掉。店里虽有两个保鲜柜,但只能存放100斤左右,不足以满足日常保鲜需求,对温度、环境要求较高的水果蔬菜坏得快、扔得多。”北京一名店主说。
在浙江一家柑橘种植园里,果农周春国对2023年大片柑橘烂在树上、无人采摘的情景记忆犹新。
“2023年柑橘丰产却价贱,地头批发价每斤才1元多,但人工采摘柑橘每人每天要200多元。越摘亏得越多。都是好橘子,全浪费了。”周春国说。
《2023年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报告》也显示,我国蔬菜、水果等七大类食物损耗浪费率约为22.7%,按2021年产量计算,共损耗浪费4.6亿吨,折合经济损失达1.88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