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维香
进入腊月,忙年的节奏就开始紧锣密鼓了。备年货、买新衣、大扫除;天天盯着天气预报,抢着在晴好的天气里,该洗的洗、该晒的晒……忙得晕头转向、腰酸背痛。然而,欢欢喜喜迎新年,累并开心着。对了,再忙,有一件事是绝对不会疏忽的,那就是去美发店美个发,漂漂亮亮过年。
民间有“剃头过年”的传统习俗,过年,过新年,除了新衣、新鞋外,还得新剃个头,从头到脚都是新的。所以,过年的仪式中,“剃头”的环节不可或缺。
记得小时候,20世纪60年代生活条件差,衣食都难周全,自然就对发型没有什么讲究。镇上唯一的一家公营理发店,平时生意清淡,腊月里才显得有些忙碌,但是顾客基本上都是男的,女人和孩子们可舍不得去理发店花那个钱。我头上是扎的两个“刷锅把”,头发洗干净剪短一些就可以了。到腊月二十几,挑一个阳光灿烂的暖和天,母亲把凳子、面盆和毛巾、热水等等在院子里摆放好,叫我端坐在凳子上,拿一条围裙围在我脖子上。母亲手握一把她平时做针线活用的大剪刀,“咔嚓”“咔嚓”手起刀落,三下五除二,大功告成。邻居们看见了,纷纷聚拢来,央求母亲也帮他们剪头发,母亲是个热心人,有求必应。小小的院子里欢声笑语,年味越来越浓了。
长大后,离家读书、参加工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穿着打扮也追求新、奇、美,头发上的花样就多了起来。烫发,小卷卷、大波浪;后来又流行直发和各种髻等等,那个时候去理发店不叫理发,叫“做头”。做一次头,时间长、工序多,年前大大小小的美发店人满为患。“托尼老师”们忙得没空吃饭喝水,半夜三更都关不上门。做个头得要抽出半天的时间,没办法,只好耐心地等,哪怕等到大年三十晚上,这个头也是必须要做的。谁不想把自己拾掇得清清爽爽、漂漂亮亮地过年呢。
一晃多少年过去了,从青丝到白发。然而,美发过年的习惯却是年年依旧,只不过是从烫发变成了染发。平时不染,嫌麻烦,再说“黄瓜刷绿漆——装嫩”总是哄人的。但是,过年是无论如何要把白头发染一染的,不想去美发店排队,好在有“一梳黑”之类的简易方式,就自己在家染发。姐姐说,你这一年只染一次,过了年没多长时间又打回原形。我笑,打回原形就打回原形,但是过年,要以新的形象开始新的一年!
这两年,因为染发可能不太健康,所以不再染发了。不染、不烫、不吹,一切顺其自然,还好我的头发带点天然卷,不至于清汤挂面似的单调、呆板。一整个腊月,楼下美发店天天顾客盈门,我近水楼台先得月,抽个空去洗一洗头、修一修发。再简单的发型,也是要打理一下过年的。
时代变迁,社会发展,如今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过年的方式更丰富多样。但年味还在,许多传统习俗还保留着,过去是“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现在是“丰衣足食,美发迎新”。辞旧迎新,从“头”开始,精神抖擞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