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世进
春联在以前叫桃符,桃符上都会画一些画。北宋王安石的诗句中曾有这样的描述:“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联虽然最早出现在宋朝,但到了明朝才开始广泛流行。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喜欢热闹排场,他看到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桃符后也想推广一下,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了一道御旨,要求金陵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春联并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年。因此,过年写春联的习俗就推广开来,一直延续至今。
过年在我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就是跟叔叔写春联。叔叔长得很敦实,走路慢悠悠的,邻里都称他“胖先生”。是的,他早年读过几年私塾,还坐过馆,当过私塾先生,在我们村里算得上是一个文化人。叔叔写得一手很好的毛笔字,每逢春节,上门请他写春联的人几乎要踏破门槛。他就叫我帮他磨墨裁纸,把写好的春联放在地上晾干,然后卷起来写上各家的名字。数九寒天,写一会儿手就会冻僵,只见他不时地把手放到嘴边哈哈气,然后继续写。“一帆风顺吉星到,万事如意福临门”几个大字一气呵成,旁边的人都啧啧称赞,“先生的字真好,字体端正大方,看着就养眼”。
小时候,我把叔叔写的所有对联都用小本子记录下来,有对祖国繁荣富强的赞美,有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有对未来的向往,有对亲人的祝福……我站在满屋的对联中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一股淡淡的墨香味沁入心肺,心里顿时充满了浓浓的祝福和希望。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年的我也有了跃跃欲试想写春联的愿望。叔叔看出了我的心思,就一边写一边给我讲解写春联的要诀。他说,执笔一定要指实、掌虚,管欲直、脚放平,胸与桌沿隔一拳。写楷书一定要掌握中锋行笔的方法,心正则笔正,笔正则锋易于正。要写好两种竖,即垂露竖和悬针竖。写字的顺序是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里面再封口……从执笔开始,他就手把手教我,还不断示范给我看。他特别强调,春联一点都不能写错,动笔前后一定要仔细核对;堂门和厨房春联内容的选择也有特别讲究。回家后,我找来一些旧报纸、旧作业本,对照叔叔的字开始临摹。那时学业不卷,我每天放学回来都要练习一段时间书法。功夫不负有心人,久而久之,我写的字也就像模像样了。我写的第一副春联是在父亲的鼓励下,给自家写的毛主席语录“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至今记忆犹新。叔叔夸我悟性好、进步快,但我自知与叔叔相比还差得很远。
那几年,社会上时兴写宣传标语,大队一有任务就叫我去写大字。从此,村子里很多老屋的砖墙上都留下了我的笔迹。以后很多年,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高中毕业后的那几年,一进入腊月,我都跟叔叔一起为邻里乡亲们写春联。村民们对我写的字也很认可。每年都要写到年三十下午,我才有空跟家人一起大扫除、贴春联。贴好对联后,家家户户就可以敬祖辞年了。这时,村子里到处一片红火,爆竹声声,好像空气也热腾起来了。大人们忙忙碌碌、喜气洋洋,孩子们兴高采烈欢、呼雀跃:“过年喽,过年喽!”
写春联是最具年味的文化元素,也是我心心念念惦记的过年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