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四,朱海骄坐诊“早期干预专病门诊”,全天接诊30多人,因为没时间上厕所,她甚至不敢多喝水。
记者注意到,一人看病,多人陪诊,成为专病门诊上的常见现象。“特别是孩子、老人患病后,在初诊时,家中的多位亲属往往都会陪同来院,这时候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疏导非常重要。”朱海骄说,家庭的支持对于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在门诊上,除了问诊、开药外,她更愿意花时间“话疗”——与患者及家属共同理清疾病发生的原因,并给出家庭支持的建设性意见。她告诉记者,从去年起,该院精神科专门开设“早期干预专病门诊”,旨在改变社会上对精神科的刻板印象,鼓励更多人在发现自己或身边亲友出现早期精神异常后,及早到正规医院进行干预和治疗。
除了门急诊的日常工作外,春节假期,朱海骄和同事们还要照顾好留守在医院过年的130多名精神科患者。“春节期间,病区的来访者比平时多了好几倍,容易导致病人情绪波动,我们要比平时工作更细致,才能确保平安过大年。”朱海骄说,精神科的一些重症患者住院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医护人员就是他们最亲近的人,也正是这份沉甸甸的责任,让她不敢有丝毫懈怠。
“除夕那天,我们在学科带头人严琦主任的带领下,在病区组织患者一起包饺子、看春晚,但还是要确保他们在晚上10点前入睡。充足的休息、规律的生活起居是他们病情平稳的重要保证。”这份用心的背后,是朱海骄过年都顾不上陪父母聊聊家常的默默付出。